中国成功制造业企业基石正在流失
和讯网消息 在年轻人出现这种职业志向转变的同时,另一波人口结构浪潮正开始席卷中国。看似数量无限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国成功制造业企业的基石——似乎正在流失。中国国内和发达经济体都会感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因为在中国采购产品的企业总有一天会把上涨的成本转嫁给西方消费者。
在劳动力数量增长的放缓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也恰恰出现减速。工厂主们面临的财务压力一直在上升。过去三年,工资水平一直在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攀升。更为强势的员工队伍还催生了劳资纠纷。
将近十年前,富士康就开始应对劳动力成本日益上涨的问题,它的对策是把工厂建在远离广东和上海等传统沿海制造业中心的地方。在沿海地区,企业对劳动力的争夺最为激烈。2009年和2010年,富士康在深圳的 工厂爆发一连串员工自杀事件后,该公司加快了这种转移。这些自杀事件暴露出了大型工业园区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园区往往拥有数十万背井离乡的年轻员工。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富士康在成本较低的中国内陆地区建起了两家大型工厂:一个是组装苹果(Apple) iPhone手机的郑州生产基地,现拥有员工19.2万人,李晴琳就在那里开起了职介所;一个是组装iPad的成都工厂,现拥有员工11万人。富士康深圳生产基地仍是该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员工总数达39万人。该公司现在正在忙着完成上月面世的iPhone 5的订单。
也就是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员工总数高达120万。但过去一个月,它在中国内陆的工厂在短短两周内发生两起员工骚乱事件。这表明,该公司的模式或许是不可持续的。10月5日,在与生产线员工就iPhone 5质量要求提高一事发生两次对峙之后,郑州工厂的数百名质量控制人员展开罢工。9月23日,富士康太原工厂一名员工与一名警卫的争执升级为一场骚乱。太原工厂的员工总数为7.9万人。在这起事件中,40人受伤,多家商店被抢,汽车被掀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张车伟表示:“富士康这种把在中国沿海地区不可持续的工厂复制到内陆省份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它还是在沿用相同的模式。”他指出,继续仰仗大批非常年轻的劳动力是有风险的。“短期来看,富士康可能仍会如此生存下去,但最终,他们必须意识到劳动力队伍出现的重大结构性变化。”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到2015年时才会达到峰值,但15岁至29岁人群的人数很可能已经达到峰值,主要原因是30年前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瑞银(UBS)经济学家王涛(Tao Wang)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2010年代劳动年龄人口的净增数量,将从2000年代的8200万和1990年代的9000万骤减至2300万。”她还预言,“年轻的劳动年龄人口在过去十年每年增长0.2%后,将在未来十年每年锐减1.4%。”
这解释了为何会有这么多雇主在出口和整体经济放缓之际都很难招到足够多的员工。报道称,今年9月其调查的200家公司里,有三成的“蓝领”岗位无人补缺。据估计,中国服务业从业人数已达2.90亿左右,而制造业为2.25亿。它还预测,未来十年,服务业的发展速度仍将超过制造业。
制造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尽管富士康提供了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一些工资 的就业岗位,但它仍难以招到足够多的员工来充实其新工厂。富士康太原工厂负责人力资源的人士表示,富士康正从其他工厂“借用”数百名员工,因为太原工厂无法实现自己的招工目标。郑州市和太原市政府一直在用大巴运送学生到富士康“实习”,让他们在生产线上帮忙。
香港大学教授迈克尔-恩赖特曾写过一本关于中国珠江三角洲制造业中心的书。恩赖特认为,女性择业倾向的改变尤其明显。她们去沿海地区工作的倾向要弱于以往,而且她们也不再那么愿意从事制造业。“电子产品工厂里曾经全是女工,”他说,“但服务业正在带来更加可靠的就业机会。”
据悉,9月份就业岗位增长最快的行业是餐饮、商业服务和运输及物流,其中餐饮业增长70%,其余两个行业各增长45%。零售业岗位增长3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就业岗位萎缩最快的行业是机械、建筑、服装和纺织,萎缩幅度从25%到50%不等。
恩赖特教授说,工厂男工数量偏多导致员工队伍“更难驾驭”。目击者称,上月参与富士康太原工厂骚乱的2000名员工中,大部分是年轻男性。今年早些时候,富士康在成都和武汉的工厂也爆发过骚乱。
比起他们的父辈,今天的年轻人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华南各地工厂聘请的许多心理治疗师(聘请他们的部分目的在于应对员工自杀)表示,沿海工厂的第一代员工是拿自己的工作同父辈从事的农活比,比较结果自然令他们满意。但他们的子女更信奉消费主义,这些年轻人往往拿自己的境况与当今中国的富人比。
中国国家主席 和总理 曾 解决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问题。恩赖特教授说:“这届领导层制造的期望,将很难甚至不可能在短期内变成现实。” 和 将在定于下月举行的十年一次的领导层换届中移交权力。
专家表示,尽管劳动力市场态势已经改变,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而且,中国制造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由于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是以一种‘人海战术’来搞生产,因此它在效率和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Passagemaker的迈克尔-贝拉米(Michael Bellamy)说。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