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有一个鲜为媒体关注的“酸菜村”,它位于海头镇红坎村。商报记者从儋州市海头镇政府获悉,该镇政府正计划把红坎村酸菜打造成“一村一品”,并推介到每年的冬交会,进一步提高红坎酸菜的知名度,让村民生活得越来越红火,让红坎酸菜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农户靠种菜腌菜卖菜盖新房娶媳妇
盛夏时节,走进红坎村,新盖的楼房随处可见,房前屋后的空地上,一片片一畦畦菜地,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绿油油的。村里的大树下,老人们有的闲聊,有的打牌娱乐,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
近日,记者在走访酸菜农户的过程中,被钟炳英家的房子吸引了眼球。“我家的两层楼是2001年盖的,花了20多万。”钟炳英说,盖楼的钱都是靠种菜、腌菜、卖菜攒的。
钟炳英告诉记者,家里有间屋子放着三个大水缸,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是盛水的,其实是用来腌酸菜的。“我家的2亩多地都种菜,一部分拿去卖,一部分拿来腌,现在酸菜的价格上涨了,每斤4元,每年卖酸菜有几万元的收入。要是今年卖得好,我就准备再增加几个水缸。”钟炳英边说边伸手到水缸里捞酸菜,还择了一片给记者尝。
陪同记者一同前往钟炳英家的红坎村委会书记陈巨欢接过话茬说:“我们村有280多户共1600多人,村民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腌酸菜,腌出的酸菜口感非常好。”
随后,陈巨欢带记者到另一个酸菜户羊庚文家。羊庚文家比起钟炳英家更有一番风味,四合院的格式,院子里还种两棵果树。
羊庚文憨憨地说,父母走得早,以前家里穷,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种菜、腌菜、卖菜过日子,然后慢慢存钱盖房子娶媳妇。现在不缺菜吃,肉也不断,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说起自己的“发家史”,羊庚文的眼里闪过兴奋的光芒,他告诉记者,他的三个孩子分别就读大学、中专和初中,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及家里的费用都是靠那3亩菜地。
计划把红坎酸菜打造成“一村一品”
红坎村委会书记陈巨欢对记者说,随着物价上涨,酸菜的价格也涨了不少。去年,村里人商量着想扩大红坎酸菜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让红坎酸菜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如果每户人家都有十几个大水缸腌酸菜,一年腌酸菜10次左右,每次就有近万元收入,每户酸菜年收入至少有10万元。海头镇政府对村民的想法十分重视,正计划把红坎酸菜打造成‘一村一品’。”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儋州市工商局也派人到红坎村,指导村民注册酸菜商标。儋州市工商局商标广告监管科副科长麦贞伟说,注册商标可以给红坎酸菜带来许多好处,不仅有利于红坎酸菜的销售,更有利于促进红坎酸菜产业化经营,使用统一的“商标”将分散销售的酸菜集中起来,通过统一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包装形象和销售渠道,把红坎酸菜推向市场,改变村民的生活。
海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万俊杰说,为了把红坎酸菜打造成“一村一品”,把红坎酸菜自产自销的个体户生产模式变成合作社形式,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规模化发展,镇政府专门邀请儋州市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指导,为红坎酸菜打入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通行证。镇政府还计划把红坎酸菜推介到冬交会,提高红坎酸菜的知名度。(驻儋州记者 郑邦京 通讯员 李国妹 摄影报道)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