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百姓生活点滴变化,见证社会飞速发展。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硕果累累,惠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今天起,山西晚报“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系列报道特开设“晒晒咱身边的幸福生活”专栏,探访身边人和身边事,反映和折射百姓十年来的生活变化,敬请垂注。
宽敞的别墅,精致的楼前小菜园,每天守在家里看着小女儿,周新芳一家的生活令众多都市人都羡慕。但十年前,同样是这户人家,却在寄居父母处的房屋被洪水冲走后居无定所,不得不四处租房。
周新芳一家,本是左权县辽阳镇观音垴村的住户,现住在辽阳镇东沟移民新村一栋别墅式的二层楼外加三层阁楼。一家四口人生活的巨大改善,得益于近年来国家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及贫困村人口的移民工程。如今在东沟移民新村内,像她家一样住别墅的共有326户,另有204户住进了新盖的单元楼房。
洪水过后举家外出租房
门外下着瓢泼的大雨,屋内,44岁的周新芳拥着5岁的小女儿,唱着儿歌。这是7月25日,记者走进周新芳的洋楼内时看到的场景。
周新芳家共有四口人,丈夫欧元合,今年24岁的大女儿在太原打工;小女儿5岁,正上幼儿园。
多少年了,大雨袭来,房屋被淹、牛羊被冲的场景,周新芳永远不会忘记。那次家园被毁,源于1996年左权的一场暴雨。当时,已成家的周新芳寄住在父母家,和两个弟弟一起生活。门前是河沟,屋后是大山,守望着家园,他们一家种田、养牛,喂着成群的山羊,也曾其乐融融。
但正是大山、河沟,不适于居住的地势,加上突降的暴雨,让她的家在短短几小时内被摧毁。家园被毁后,周新芳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2002年起,为了家庭、为了女儿,她随丈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祖籍湖北的欧元合,一直靠在左权附近的煤矿打工为生。周新芳清晰地记着,她和丈夫重振精神,走出家门的第一个住处,是在左权县松树坪一家煤矿的石棉瓦房内。冬天,屋内奇寒,一家人相拥着凑合。夏天,天晴时,屋内闷热难耐。阴天,屋内倒也清凉,但一旦下雨,屋外大雨阵阵,屋内小雨淋漓。
从矿上的石棉瓦房,到崖边的破旧窑洞,再到被人们遗弃不住的泥瓦房,那些年,周新芳一家租住过的房屋有十余处,受过的罪更是难以细数。但幸运的是,他们的生活,左权县政府一直惦记着。
移民他乡低价买到洋楼
2003年,松树坪,包括周边的上小节、下小节、李家垴及艾和平、小燕渠等5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村民的艰难处境,引起了左权县政府等部门的重视。当年,左权县提出,在县城辽阳镇的边上,新建一处移民新村,取名东沟,安置这些地方的村民。方案提出后,24个自然村的村民无不叫好。
但欣喜过后,房价成了这些常年在山沟的人们最大的担心。“当时,左权县城一带的房价,已经达到了1400元/平方米以上。如果我们以此价格购买,根本无力承担。”采访中,周新芳谈道。“老百姓的担忧,也是我们发愁的。”东沟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郝云伟告诉记者。
很快,一个困难由政府承担、舒适让给百姓的思路,在筹建中的“东沟”及左权县各级形成。最终,当地面向百姓,推出每平方米只有730元的小洋房及价格更为低廉的普通单元楼,每个村民还能领到2500元的安置费。
消息传出,周新芳一家订下了109平方米的二层别墅式洋楼,她的两个弟弟和父母也均购置了面积更大的“洋房”。这些房屋前均有70平方米乃至更大的小菜园,楼上还有作为库房的阁楼。
东沟移民新村由2003年撤并的各村组设立,一共578户,2300余人。该村从筹建到整体搬迁,于2007年全部实现。如今,这儿不仅有整洁舒适的别墅,宽敞明亮的单元楼,还有村民们根本没想到的大型喷泉广场、游乐设施。另专门建有商铺14套,并建有学校文化中心综合楼2800多平方米。
这还仅仅是一期工程,东沟移民新村总占地面积239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最终可容纳1540户、5000余人,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考虑到村民们遗弃的耕地,2011年起,东沟新村已经提出规划,准备在东沟原村等地,建成995亩的大型核桃园。“届时,村民们不仅不再奔波数十里回村种地,还可以每年定期有大量的经济收入。空余的时间,可以靠外出打工,多一些收入。”谈起未来的生活,周新芳一家充满了信心。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