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对央视"马赛克"需辩证看
时间:2012-07-17 08:19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近两天,央视新闻频道一则名为《北京国博百年馆庆:文艺复兴名家名作亮相》的报道引发一场“马赛克”风波。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在之后的复播中去掉了马赛克。

  本来,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具有法人独立地位的媒体,采取何种方式播发新闻,在遵守相关的纪律和法规的前提下,是有自主权的。比如,这个给大卫的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这一定有央视采编人员自己的见解和理由。但是,令人惊叹的是,就是这几张“马赛克”,便引起了一些人在媒体上的激励“批评”。我之所以说是“一些人”,而不是“众人”,因为事实上这事所以能“影响扩大”,完全了利用了媒体的传播功能。

  我们已经进入了民主开放度日渐提高的年代。因此,各种意见的表达相对自由。这自然是个好现象,如央视“马赛克”这等事,遭受几乎一边倒的“骂声”,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这种进步。但是,就这个事的“内容”——为大卫的生殖器部位打上“马赛克”,央视这样做错了吗?

  其实这已经不需要争论的了。央视“马赛克”,至少表达了对传播可能产生“负作用”的一种忌讳,而这种被一些批评人认为是杞人忧天的举动,也许正是出自于“中国现在实际”的考量,作为“中央电视台”,其面对的是全国的公众,这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头的国家,这又是一个文化发展反差特大的国度,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东部沿海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各个阶层,各个生活群里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外国的妇女为了表达“女性解放”的要求,她们可以集体脱光裸体上街游行,这也是一种自由和民主,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类的进步文明。而对于这样的新闻报道,央视能否实况转播?这当然不是“下流”与“不下流”之争。同样,对于大卫的生殖器之公开,对“有文化”的人来说,这是艺术,但对于还未达到一定有“文明程度”的人来说,又是什么呢?

  曾经有对女性裸体艺术作品展的看法之争。有“高贵者”认为,不要总认为观众会“关注”那些展品中的女性部位。说这话的人当然很有艺术品味;但有另外的评论却问,当一张全裸的女性画出现在公众眼前时,人的本能“第一时间”目光会在哪?也许央视的“马赛克”始作者考虑到了这个“视线”。你可以说,不在意大卫生殖器,但这个“不在意”在“声明”不正已经“在意”了;何况事实上还有那些嘴上并不说“不在意”人。

  笔者注意到,在一些批评央视“马赛克”的文章中,多有引用鲁迅在批评国人劣根性时曾说的话,“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以此推断出“央视充当了卫道士的角色”“把天下人都想象得很龌龊,把艺术往苟且的那方面遐想”。这样的“推断”,不就是“以此矛攻彼盾”吗?请问,把央视“马赛克”绝对化的批评者,又看到了什么?

  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东西方文化正逐步融合。对于不同文化的艺术品,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央视给大卫雕像打上马赛克看是笑话,却显示了主流媒体缺乏开放的心态,甚至分不清究竟何为艺术,何为低俗。如此之丑,怎么不让人为我们未来文化艺术的繁荣担心?

  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当一种潮流涌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跟着走。这无疑是我们国民性的一种毛病和习惯。央视“马赛克”原本是小事一桩,打上“马赛克”与不打上“马赛克”,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出暴风骤雨——在舆论上就会出现绝对化的“声音”,这实在是一种不理智,不清醒,不文明的体现;相反,倘若对央视“马赛克”能够辩证看,或者不以为然,不为大惊小怪,那才算是有“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修养”,才是一种民族成熟。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