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2000吨产自上海的地沟油将被荷兰航空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因中国人口多、用油量大且废弃多,2011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地沟油样品回去试飞,测试结果非常满意。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也开始执飞洲际航线。(7月11日《重庆晨报》)
收集地沟油提炼生物煤油技术,国际上并不是什么秘密。国内为什么对地沟油“上天”当航空煤油起步缓慢,而荷兰和英国这样的国家却积极推进,且荷兰已经完全实现并已经用“废弃油”执机供洲际航班呢?已经与技术无关。荷兰SkyNRG公司(生物燃料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德克一番话或能说明一些问题:国家小、人口少,吃油也不多,地沟油原料严重不足。
荷兰是个西北欧小国,国土面积约4.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50万,矿产资源属于严重匮乏型。小国民有小国民生活心态,当地国民和政府是断不敢“铺张浪费”的,也挥霍不起。同样是一升水、一升油,在一个资源稀缺国家和一个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其“贵重”和“珍贵”程度一定不一样。“贫水”的国家水贵如油,而丰水的国家可以肆意“浪费”,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可以肯定的是荷兰方面的积极探索地沟油“上天”,是国家现状和资源环境相对匮乏倒逼之下的产物。
而我们国家呢?虽然总体上并不能说资源多么丰富,但“地大物博、人口(矿产资源)众多”早已深入国民内心。像荷兰人那样“小家子气”,从地沟油里“刨食”不是我们习惯性的大国民心态。我国的石油资源虽然也面临过度开采、日益枯竭问题,前几天报道曾经是中国石油“四大金刚”之一的青海冷湖油田,如今疲态尽显,越来越多的油井一天的产量已不足100公斤,曾经自喷的油井已然消失在历史的暮霭中。但国产油源加上进口油源,总体而言国产燃料及资源供应并没有稀缺到“以地沟油中充航空油”的地步,政府部门和民众还缺乏像荷兰那样的对资源严重不足的“紧迫感”。这或是人家可以主动积极让地沟油“上天”,而我们明明有条件却不热衷、不积极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种像老话说中的“家大业大”的心态,“家产多”、“家业大”,对于这些“针头线脑”的东西往往就不在乎。可怕的是持有这种心态的人不在少数,公众习惯性的铺张浪费心理就基于此,可以看看各地公众在请客吃饭时的作派,明明三四个菜就可以吃好吃饱,却要点十个八个、吃不了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不打包”;生产企业也是如此,资源浪费严重,成本投入高昂、不注重以科技方式提升生产率,“三高”和粗放型明显;更可怕的是地方政府也持这样一种心态,机关“长明灯、长流水”是一方面,而令人痛斥的“大吃大喝”和一年耗费约9000亿元的“三公消费”现状莫不如此。
“家大业大”的心态短期内难以改观,令人悲哀的是完成厉行节约的理念往往也难以推动。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技术问题”不是问题,地沟油“上天”的最大阻力就是观念和理念。地沟油相当于“黑黄金”,在资源缺乏的国家 是块“宝”,到了我们这样的大国却连“垃圾”都不如,据资料显示我国年产地沟油约450万吨,另据公安部打击地沟油行动之前的数据显示可能回流到餐桌约200万吨(估计认为是真实的)地沟油,那么剩下的250余万吨地沟油不是被丢弃、流进下水道了吗?就相当于是“几十万吨黑黄金(石油)”就这么白白流走了,岂能不让人痛心!解决地沟油对公众食品安全伤害,依然不是“技术问题”,依然是“心态”。全民少浪费一些,将剩菜打包会减少多少地沟油?政府投入稍稍多一些,以“价格优势”怎么就“打不败”私人收油队?荷兰这样的“小国”,公然到我们这样的大国收购地沟油,犹如一记耳光,打的正是公众习惯性的铺张和浪费观念以及必须改观的资源大国心态。
某种意义上,“出口”地沟油不是什么荣耀,而是一种本应痛斥的浪费式的“羞耻”。每一个国民,都应该为此感到脸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