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推动发展上海的杂文研究和创作
时间:2012-10-24 23:04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自鲁迅、瞿秋白时代以来,上海一直是中国杂文创作的两大最重要阵地之一(另一处是北京),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从林放、罗竹风、何满子、郑拾风、冯英子、陈虞孙、柯灵、黄裳到江曾培、邓伟志等为代表的数十位现当代杂文作家群体,上海的杂文创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而言,总是一直居于全国文坛前列的。而其中的江曾培先生,是既属于老一辈传统杂文家队伍的重要干将、又堪称新时期上海杂文界的领军人物。

  如果要写上海杂文史的话,我认为上海的杂文创作期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整个民国时期,即1912年到1949年9月;第二个历史阶段为1949年10月至1966年;第三个阶段从1976年10月至现在;另有文革十年的杂文创作空白期。江曾培先生跨越了上海杂文创作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历史时期,他的杂文,无论是思想内容、写作艺术还是凝聚上海的杂文队伍,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正因如为此,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研究并出版的七卷本《江曾培文集》,应被视为上海的文化建设一项重要工程,对开创上海杂文创作的新时代,具有重大的意义。

  要马上全部细读完七大部《江曾培文集》是困难的,时间要非常充裕才行。但是,好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就开始在报刊上阅读江曾培先生的杂文,所以,他文集中相当大一部分作品与我都“似曾相识”,也正因如此,他一直是我敬重的长者和杂文创作的师长。他的杂文最大特点,就是始终紧紧按住时代的脉搏,跟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直到现在,他一直在写杂文,产量多、质量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他较早地转入了网络时评的写作,直到现在,他在东方网评论频道和其他报刊所发表的杂文(时评),仍然是关注时下社会热点的精彩文字,说明他的脚步一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前进。我想,如果把江曾培关注时代热点的大量杂文按编年排列起来,无疑就是对中国六十多年来社会的真实纪录,也就是说,这样的纪录,它已构成了一部时代的稗史。谁说杂文是“小儿科”?谁说杂文家仅是杂而浅的“杂家”?杂文家所透露出来的话题及事件材料,于后世而言住往就是珍贵的历史,这一传统大概可以上溯至《列子》、《吕氏春秋》、《韩子》的时代。我认为时间跨度这么长的江曾培杂文,是实现了这一点的,他的杂文是各个不同时期的社会映象,人们可以从他的杂文中读出一部独特的历史。这是江曾培杂文的独特意义。

  江曾培虽然是记者出身,但由于传统文化的功底深厚,所以他在改革开放直至新世纪初长期执掌上海文艺出版社时,对上海的文学事业贡就尤大。限于篇幅,本文无法涉及他对上海及外地许多作家和作品扶持、培养等方面的贡献,而是想就文集论江增培先生,即他自己在文艺领域本身的文艺思想、实践方面的突出贡献,这方面的内容就体现在《江曾培文集》的第一卷“文艺评论”中,它包括“《山乡巨变》变得好”、“艺术鉴赏漫笔”、“艺林散步”、“小说虚实录”、“缪斯的眼睛”、“江曾培论''微型小说”''五辑,这些“文艺杂文”、讲稿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对文艺的创作、鉴赏、传播等形成了一种体系,尤其是他在提倡、普及中国微型小说这一品种方面,与文艺出版社其他同仁一起,做了开创性的工作,起到了披荆斩棘开路人的作用,他还为微型小说的繁荣进行了理论准备,撰写了《微型小说面面观》、《微型小说的特性与技巧》、《微型小说初论》、《江曾培论微型小说》等专著,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微型小说“教父”,他在微型小说方面的贡献,是一定要写入文学史的。有志者及文艺界研究《江曾培文集》,是 不可以光顾了他的杂文而忽略了他的文艺思想、文艺实践这两个方面的贡献的。另外,他在文艺传播学方面的思想,也是值得人们去关注的。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把江曾培先生的杂文称为“诗哲杂文”,当然,就咀嚼和学习他的杂文成单方面看,我的激动和感悟或许不无道理;但是,当我初翻了他的《文集》后,我感到用“诗哲”这一词眼已实在无法概括江曾培先生的创作,他的《文集》第二卷中所收录的大量散文,除了体现出他的文采、哲理、诗意境界之外,更是“文学百科”的丰富知识宝库(用时髦话讲,亦可叫做大量信息)显示,可以想见,阅历之外,他研究、阅读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历史,观察中国和外国的社会,像他论述巴金、王元化、罗竹风及梵高、伦勃朗等人物的文章,文虽短而精到,没有深厚的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是难以想象的;而他写的当代众多作家论,也佩服他花了那么多时间读了那么多作家。作为杂文家、散文家和文艺评论家的江曾培,他作品中所表现的知识面涉及的领域很多,但他并未像小说家那样去刻意渲染自己的知识面,而纯粹是写作中的自然流淌,使广博的知识与他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江曾培杂文、散文和文艺评论的文采、魅力,从而确立了他在时下上海的杂文界、评论界的领军地位。

  在衷心祝贺《江曾培文集》出版之际,我也有两愿:一是希望大学和文艺、新闻研究单位能有更多的人研究江曾培,能出一批江曾培研究的专家或硕士、博士;二是希望有关部门能认真规划、支持上海杂文家文集作品的出版工作,上海的有影响的杂文家还有一些,目前仅林放、黄裳、邓伟志等少数人出过文集,太少了,这与上海的杂文界的状况很不相称。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