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获诺奖为何总有人羡慕嫉妒恨
时间:2015-10-09 22:56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一则“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消息就迅速在“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招生办”等多个北大官方微信公众号传播。(2015——10——06来源 京华时报)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人的骄傲,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获诺奖本来是一件值得扬眉吐气,可喜可贺的喜事。但是,每当有中国人在国际上获奖,总有一些人跳出来发高论说三道四,泼冷水扫兴添堵。西方精英对我们的敌视、歧视,因为价值观不同而胡言乱语姑且不予理会,而我们的一些同胞也跟着起哄,有本事你自己去拿一个看看,说白了就是“酸葡萄”心理作怪,心态不平衡的“羡慕嫉妒恨”。
当年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奥斯卡 外语片提名,还拿到了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一面是国外的推崇和赞美,另一面是国内唾泡沫横飞的批评。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对于中国文坛来说是一件好事。但赞同与争议的声音几乎各占了一半。有道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一个人一旦成了名,难免有人欢喜有人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后,一些人横加指责,什么“屠呦呦是‘三无人员’,在科研成果发表时署名不够周全,成果发表过程中确存在拔高自己、贬低他人、忽略别人贡献的缺点”,“青蒿素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举全国之力用人海战术做出来的”,“那么多人共同的成绩,凭什么她一个人获奖”,“屠呦呦在其发表的专著中篡改引用文献的署名。她因此备受其同事、同行诟病,也是她三次选院士都没能选上的因素之一”等等,全盘否定,不屑一顾,甚至于不惜人身攻击等等,此等论调,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屠呦呦获诺奖给我们哪些启示,或者我们应有哪些正确认识?笔者认为,通过千百次实验坚持不懈,以身试药不惜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屠呦呦的精神是伟大的,她代表许许多多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获诺奖实至名归,应该充分肯定和赞赏。从事各行各业包括搞科研,出成果,获诺奖都需要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不为名利,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献了青春献子孙,甚至于牺牲个人健康和家庭幸福,百折不挠,无怨无悔,“十年磨一剑”,终于出成果。应该为屠呦呦获奖表示祝贺、致敬、点赞,让千千万万个屠呦呦脱颖而出,而不是说三道四。(谢恩)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