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的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2020-07-17 14:35 来源:川北在线 责任编辑:青青
诗意栖居是一种美好的人居环境。它既能让人安居乐业,也能促人劳作收获,更能实现人的精神自由、通达,进而满足了人对人居环境的物质与精神追求。对于拥有悠久农耕文明的中国人而言,乡村生活历来是诗意的源头,这从诸多田园诗歌中便可窥一斑。古人的诗意生活是世俗的,也是超然物外的。他们的“栖居”不仅意味着一居陋室、一亩耕地的安身立命,还蕴含了恪己修身、明德格物的情怀。当下的乡村振兴正是要让乡村在改善居住环境、发展乡村产业、传承乡村文化中重归诗意,创造美好乡村生活。
“诗意栖居”的前提是要有良好居住环境,是整洁的村容村貌、健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如果乡村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如果进出的人们依旧感叹“蜀道之难”;如果病无所医、学无所教、老无所养……这样的乡村生活何来诗意?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关键,如浙江大力推广“千万工程”,落实公厕改造、污水处理、垃圾分类、道路“村村通”等工程。同时,还需要完善村民教育、医疗、养老等政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乡村不只是城市人逃离都市压力的一个场所,更应该是村民住得舒心、活得安心的家园。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古人乡村生活中的诗意向来还与劳作有关。在现代语境中,就是要有能让人“仓廪实”“衣食足”的产业,这是乡村能够让人诗意栖居的物质基础。
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丢。在当下信息化社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时代潮流,强化技术支撑,提升现代农业智能化水平。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农业结合,与土地相遇,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效率的提升,更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相关产业链条的有序延伸。除了土地之外,农村还有不老的青山、不废的江河、不灭的风俗……挖掘乡村自然及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以乡村休闲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另一引擎,休闲观光、生态养生、仓储物流等新的商业模式应运而生。释放出的产业融合价值,不仅丰富了乡村经济的内涵,更奠定了诗意栖居的基础。
诗意栖居还需要内外兼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种豆南山下”“一箪食一瓢饮”,古代山水田园中的生活正勾勒成型,诗情已泼墨成画。而欲进一步探寻古人诗意栖居千年的秘密,文化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挖掘乡村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价值,结合时代要求继往开来,构建乡村现代文明生态。每一个乡村都曾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份子,它们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被各类文化文明滋养过、熏陶过。我们在“曾子杀猪”的故事中见证了曾子重信守诺的决心;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中感受到苏轼的乐观旷达;“醉里吴音相媚好”中感受到了吴侬软语的魅力……这些规范个人行为准则、提升思想境界、延续华夏文明的典故、诗词都诞生在古代乡村。今天,我们要继承弘扬这些乡村 文化,汲取传统养分,将其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乡村治理中。同时,我们也要合理吸纳现代文化,延续中华文化根脉。
从古至今,“诗意栖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只要我们坚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古人的世外桃源梦定能在乡村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杨林林)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