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车轮上的千年圩市:流动中国的文化密码
时间:2025-01-31 20:56   来源:川北在线原创(guangyuanol.cn)   责任编辑:毛青青
  清晨七点的武平站,竹筐与行囊碰撞出清脆的节奏。肩挑新鲜果蔬的农人、手提竹编工艺的老者,在现代化站台上踏着祖先赶圩的步点。当D6523次列车载着这些特殊乘客驶向远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年货的流动,更是一部在钢轨上延伸的文明史诗。
 
  圩市是刻在华夏土地上的文化基因。闽西客家人将《周易》"日中为市"的古老智慧,化作每月逢五逢十的圩日制度。龙岩永定土楼群中的裕昌楼,至今保留着明代圩市遗址,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印痕,诉说着六百年前"百货骈臻,商贾云集"的盛景。这种以物易物的原始集市,在农耕文明的血脉中生长为独特的文化符号,将天南海北的物产、手艺与乡音编织成绚丽的文明图谱。

 
  钢铁动脉的延伸,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力量。赣瑞龙铁路开通后,武平至厦门通行时间从6小时缩短至2.5小时,这不仅是物理时空的压缩,更是文明传播的加速。在漳平永福镇的圩市上,台湾高山茶与闽西沉缸酒在同一个摊位相遇;厦门游客用手机扫码支付,买走了连城老艺人用古法制作的连史纸灯笼。当高铁车厢变成流动的圩市长廊,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载体中迸发出惊人的生命力。
 
  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正在重构城乡关系的底层逻辑。龙岩"铁路圩市专列"开行三年来,带动沿线农副产品销售额增长217%,更为关键的是形成了"圩日经济圈"。厦门设计师将客家蓝衫元素融入时装,漳州食品厂把簸箕粄制成速食产品,龙岩学院建立非遗数字化保护中心。城市反哺乡村的不仅是资金技术,更重要的是让传统文化获得现代性转化的话语权。
 
  从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到风驰电掣的高铁网络,中华文明始终在流动中生生不息。当我们在厦门中山路看到头戴凉笠的客家阿婆用直播卖山茶油,在龙岩站台上看见年轻创客带着3D打印的土楼模型奔赴创意市集,便会懂得: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永不停歇的河流。这列开往春天的圩市专列,正载着中华文明最鲜活的基因,驶向充满可能的未来。(陈震离)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