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位义工一再对记者说,别宣传我们个人,又忍不住开心地告诉记者:我们有“义二代”了。前段时间我们去龙河敬老院,就有3个“义二代”加入。其中的“瑞瑞妈”和她女儿,给23位老人每人带来了一份蛋糕。她们娘儿俩,参加过好多次义工活动了。说到活动中收获的爱心,这些借网络行善举的义工,满是感动与自豪:在我们赣榆,有很多爱心人士呢!金山镇中心小学教师王善忠,2012年5月在“赣榆吧”看到寻找寒门学子的帖子,便与“赣榆义工”联系,确定了一个资助对象。说到定期资助,王老师有些不好意思:“我基本上一领到工资,就去(给受助者)打生活费,否则就要没钱了。”
曹女士,一家来自浙江房地产公司的员工,偶然看到赣榆有义工QQ群的信息,她就加入了群,后来也资助了一个孩子。通过“赣榆义工”献爱心的,不仅有曹女士这样工作在赣榆的外地人,还有在外地的赣榆人、外地的机构,2012年8月份发放给寒门学子的2.8万元,就是昆山商会捐的。
说到“赣榆义工”,赣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武十分感慨。他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赣榆义工”是纯民间运作,但我们一直关注并推动着它的发展。它是活跃的“网络雷锋”,是官方慈善的有力补充,对增强社会和谐功不可没。 本报记者 徐冠英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