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1日,参加“法治中国·走进四川”大型采访活动的全国近50家媒体记者兵分六路,赴凉山、阿坝等12个市(州)实地采访。记者们通过见面会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捕捉、挖掘四川在推进依法治省工作中的新特色、新亮点、新成就。
本报记者跟随第一采访小组来到凉山州和攀枝花市,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当地依法治理的生动实践。
差异化普法受关注
“7岁时,小朋友们都上学了,小明还整天被关在家里。教育部门得知后,找到小明的父母,告诉他们小明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1月19日,西昌市泸山山门步道的一组漫画引起记者们的注意。
原来,这是西昌市专门打造的邛泸步道法治动漫长廊。长廊以小明的一生为主线,穿插他生活中遇到的多个故事,每个故事发生后,都用法治思维进行点评。
厉行法治,懂法是基础,普法必先行。西昌市在“法律七进”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法律进景区、法律进家庭、法律进协会,重点围绕发展抓好普法工作,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
在普法中,凉山变“照搬套用”为“因地制宜”,推动普法策略差异化。西昌在凉山属于安宁河谷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安宁河谷地区围绕加快发展抓普法;大凉山彝区重点围绕依法治理抓普法,提升彝区社会法治文明程度。“凉山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普法方式和普法内容,严格依法治理,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运用法治提高社会柔性治理能力,把民族地区各项事务有序纳入法治化轨道,这种差异化普法方式值得借鉴。”《青海法制报》记者赵敬春表示。
青少年是普法的重点人群。攀枝花从配备法治班主任入手开展法治教育。“谁知道高速公路上小汽车限速是多少?”11月20日,记者们走进攀枝花市二中初二(3)班的教室,这里正在进行法治课,主讲教师是攀枝花市交警支队民警卢晓。该校共为全校36个班级聘请了来自法、检、公、司等部门的法律明白人担任法治班主任。“这种普法方式很好,能够给学生从小播下一颗学法守法用法的种子。”《安徽法制报》记者许忠德说。
网格化管理被点赞
《浙江法制报》记者陈普阳说,浙江近年来开展了网格化管理工作,听说西昌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早,很有成效,想来“取点经”。
采访组抵达西昌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刚打开系统,只见一则消息不停闪动。点开一看,正是网格员发来的信息:巡查网格发现老海亭金宏酒店、泰福客栈,商家私自在安置房屋屋顶加层搭建违章建筑。网格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对商家进行规劝,并宣传城市管理的相关条例,商家不予理睬。信息发送人是西昌市海河社区的网格员刘洋。“我们将根据职责权限,将此案移交至西昌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