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人才之家,来访者可查询专家人才库相关人员信息。(受访者供图)
步伐
我省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国内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省政府、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中美“2+2”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省校合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成效
2014年以来,全省21个市州与国内外名校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406个,开展重大科技及人才项目合作1991项,落地科技项目资金约22亿元,引进人才49139人,其中硕博士6624人
四川省校合作又有新动作——近日,香港城市大学成都研究院落成典礼在成都市双流区举行。随着研究院建成,深港蓉同步孵化器、商务智能实验室等6个项目正式入驻。
据了解,该研究院是香港城市大学在内地建立的第二个长期科研协作基地,也是其在西部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研究院。“研究院将引进更多国际化新兴技术团队来成都创新创业,将给成都带来‘几何效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定介绍。
这是我省借力省校合作,人才事业对外开放合作迈出的崭新一步。记者从省人才办获悉,未来三年,我省将力争与排名靠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国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境外500强企业在川设立分支机构、研发机构、产学研创新联盟,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激活四川转型发展内生动力。□本报记者 陈婷
协同创新
省校合作催生高端产业新平台
近年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省校战略合作不断催生一批标志性的产学研平台和项目落户四川,吸引集聚了大批高科技人才来川。
围绕服务全面创新改革的“一号工程”,构建集“人才引进、干部培训、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全方位合作格局,我省先后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6所在川部委所属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特别是四川省政府、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中美“2+2”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开启了全新的校地多边国际合作模式。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随之而来的是清华能源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同济西部创业谷、人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锦屏实验基地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四川;中国(绵阳)科技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进驻市州。
合作平台“虹吸效应”初现。据介绍,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挂牌一年来,就引进11个团队近200名高素质人才进驻,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川转化科技成果。
借智外脑
高校资源激活创新动能
人才引进来,平台搭起来,如何把这些人才和平台用起来,使知名高校资源在四川的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我省出台政策,大刀阔斧破除人才发展束缚,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省校合作各平台汇聚的各类创新要素和人才创新活力日益被激活。
今年3月19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在成都揭牌。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着力解决电动汽车与电网之间高效互联、信息安全以及大数据应用等关键问题。”
几乎同一时间,同济大学第一个校外基地——同济大学·成都龙泉国际青年创业谷(以下简称“同创谷”)把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了欧洲。新设立的同创谷欧洲代表处在法国接洽了“reva2无人驾驶”等技术先进、适用性强的项目,并计划加强与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促使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院士专家、教授学者向四川集聚,带动成都地区汽车产业升级。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