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1969年,那一年全中国城市的人都将面临一个”纠结”:到底让谁走?
那个时候,有两种情况,必须离开家乡。
第一种情况:
1969年,国家认可了第一批工人,由曾经的农民转为工人,他们必须离开家乡,到国家指定的地方去干活。
这些人他们因为成为了国家认可的工人,就可以把户口移动到城市里面。
那个时候的人,特别崇尚城市户口,为了拿到城市户口,他们也会成为工人,况且那个时候工农工农,工人比农民地位高多了。
但是成为工人,意味着背井离乡,当然这不纠结,这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名誉的选择,可以理解。
另外一种情况就得纠结了。
那个时候上山下乡特别流行,城市户口的家庭,如果家里有多个孩子,就必须全部下乡去,只能留一个人在家照顾父母。
那到底留着谁,就是个问题。
如果一家是三个女儿,那没得说,留着最小的那个,如果一家是三个儿子,也一样,那就留着小儿子。
但是有儿有女的,特别是儿子小女儿大的,那就特别不好处理,让女儿去觉得不安全,让儿子去觉得太小,总之就是特别纠结。
其实大多数人家,都不愿意让孩子下乡,可是国家政策如此,又没有办法。
关键是下乡后,城市户口就没了,只能变成农村户口,没有发话,还不能随便回家,否则要受到很严厉的处罚。
而住在光字片区的周家,就面临着两种情况。
家主周志刚是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批工人,还取得了城市户口。
曾经他们是逃荒到这里安家的,如今嫣然成为了这里的正式住户,把这里当做家,当做根埋在了这里。
周志刚是个比较想法的人,他非常支持国家的政策,同时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家庭过得好一点,才愿意背井离乡,到重庆去干活。
而他的大儿子周秉义也要去下乡了,他早已确定好了去兵团,他们那个兵团真的是按照军人的规则来的,意味着他必须随时服从命令,两年有一次回家时间,时间肯定不是随机的,必须是组织安排的。
作为工人,周志刚也是2年可以回来一次。
可他们毕竟不是同一个单位,就算2年期满可以回来,也不是说到了就可以回来,还得听从组织安排,意味着他们一家人将很长时间都聚不齐了。
为了纪念一家人最后在一起的时光,他找了一个照相机,给一家人照了一张合影,一人一张,剩余的放家里保存。
本以为只需要他自己和大儿子离开这个家就解决为了问题,谁知道村干部却不放过他,专门找到了家里,逼着他们家必须再出一个人下乡才行。
按照规定,家里有三个孩子的人家,就必须出2个。
周志刚有三个孩子,老大周秉义是儿子,老二周蓉是女儿,老三周秉昆也是儿子。
周秉昆还小,刚刚才初中毕业的年纪,而周蓉读完了高中,比周秉义大几岁。
从年纪上来说,完全没有纠结,当然是周蓉去可靠,可是从相貌上来说,那周蓉长得太漂亮了,在家里都招人惦记,如果出门去那不是挺不安全的。
有句话说得好,百姓爱幺儿。
周家也喜欢周秉昆,周母无法做出选择,对于她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什么要选择呢?已经走了老大,为什么还要老二和老三选一个呢?
她难过,无助,最后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丈夫周志刚,周志刚直接拍板,当然是周秉昆,他是儿子。
他心里也在滴血,小儿子不够聪明,读的书又少,说是读到了初中,其实只有小学文凭,加上平时又不像哥哥姐姐那么爱看书,成绩也没有哥哥姐姐那个拔尖,他想法特别简单,思维特别单纯,将来去乡下没人照顾,不知要收多少罪。
可是不管怎么说,总比女儿去被人欺负好。
他做出这个决定也是很为难的,但是他是大家长,不得不拍板决定,胳膊拗不过大腿,早晚都要走这一步,那是他能做得最好的安排。
做出决定后,周志刚和周秉昆就要远行了,因为周蓉没有反驳,周秉昆又没有意见,这件事解决后,周志刚就可以放心地出发了。
周志刚去重庆,他们就先把他送到了车上,然后又送走了哥哥。
看着周志刚即将离开,周蓉突然生出一计,她让人抱住了她,然后让周志刚把脑袋转出来,周志刚以为是有什么话要对他说,结果被周蓉冷不丁来了临别一吻,当时他惊呆了。
但是他不知道,这是周蓉对他“最深的算计”。
周蓉一开始吻别父亲的时候,我哭了,这一幕也许很多80,90后都经历过,改革开放后,很多父母都出门打工,而孩子被放在家里陪着爷爷奶奶,每一年这一幕都会上演一次,孩子看着父母离开,跑着哭着闹着,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开直到看不见。
多年后,当再看到这一幕时,我发现我的眼里依然有当初的那种哀伤,让我情不自禁地落泪。
一开始我也以为是周蓉对父亲的那种不舍,表现出来的父女情深,直到她偷偷离开了家,跑到了贵州和一个差不多和自己父亲年纪般大的诗人在一起时,我才发现,周蓉哪里是父爱情深,她是为了让父亲记住她的“爱”。
不管她后来的行为多叛逆,不管她最后多让父亲伤心,都希望父亲通过这个特别的吻,想起她的好,能够记住女儿爱他,能够原谅她。
在那个年代,在那个时候,在那种背景下,在那个离别的瞬间,周蓉对周志刚的临别一吻,将会让周志刚记住一辈子,他怎么可能忘记女儿,怎么会记恨女儿,他会一直记得女儿对自己的爱。
这也是周蓉想要达到的目的。
想到这里,我是愤怒的,她竟然去利用一个生她养她的父亲。
周蓉明知父母会反对,她还义无反顾地跑去了贵州,那个偏远的山区。
在周蓉眼里,爱情是她的全部,她可以不要父母,不要亲人,但是爱却不能不要,而她的爱又是片面的,她爱的是诗人的诗,就以为自己爱上他,她完全不知道这个人的底细,也不知道这个人的好坏,一味地用爱情去判断,最后迷失了自己,给家人带来痛苦,给自己带来不好的结局。
她如果提早说出来,或许这个计划根本就实现了。
他知道父母不会答应,兄弟不会答应,于是她才来个先斩后奏,她知道这件事发生后,她将很长时间不被家人接受,特别是作为工人的父亲,所以她才和父亲分离时来了一个离别之吻,那是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歉意,也是小小的算计。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