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校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她爹能走能嚷,面色红润,怎么看也不是身体恶化的病秧子,然而随后林之校也发现了父亲遮遮掩掩语焉不详的异样,但她没有去找顾魏,而是偷偷拜托朋友打听其他医生咨询。
一个前提就是,这时的林之校从身份和能力上都对顾魏有意见。
两个人第一次相遇在酒吧,林之校被父亲当场抓包,顾魏本人也被当成是在调戏女孩,二人不欢而散。
再次相遇,顾魏已经成为林父就医所在医院的医生。林之校路过科室时,听到了顾魏的同事曲意讥讽他是副院长的预备女婿,就算出了重大医疗事故也可以毫发无伤。一言毕,顾魏在林之校心里更打了折扣。
开启戏外人的上帝视角,顾魏的能力和人品毋庸质疑,但身为戏中人林之校却没法这么想。于是前一秒顾魏刚提出了复查的建议,下一秒就遭到了林之校的质疑。
另一面,顾魏的同事也劝他,不要和病人家属发生误会。同一件事,双方一体两面的立场纠结就暴露出来了。
故事不破局,双方的误会只能继续加深,这个时候转折来了:林之校暗中打听的消息传到了顾魏的耳朵里,他没有生气或直接找林之校对峙,而是借着这次机会,以第三人称身份跟林之校见面。
没等对方从尴尬里缓过来,顾魏以“花剌子模信使”的故事举例,质问林之校讨厌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真的完全不值得相信,还是因为自己是带来“父亲可能患癌症”这个坏消息的人?
其实背后想表达的意思也是2点:1、请相信我作为医生的判断;2、请正视你的顾虑和偏见。
说完施施然离开。
这一场重要的主场戏,没有最让人害怕的那种你来我往的小学鸡斗嘴,处理还算利落,顾魏讲道理的人设基本立住,林之校对他情感的第一次变化也是从这里开始。
没有机会就制造机会,回避天选安排的偶遇,表面是巧合,实则是顾魏创造条件为之——你对我有成见那我就说服你放下成见,与其一下获得好感,不如先从解除误会开始。
这样淡化巧合功能的好处就是,承接的情感上升皆有迹可循,有理可依,不洒狗血,恋爱照谈。回过头来,眼神里的敌意变欣赏,坚冰化弱水,当然都是后话。
并不是说巧合作为一种推进剧情的手段不可取,众所周知,以往爱情剧凭借层层巧合赚满屏粉红泡泡的情节数不胜数。
只是对于《余生》而言,当下的剧情并不适合承载太多巧合。
原著以林之校的第一视角日记展开,不管是原著还是电视剧,前期主线都主要集中在医院等几个有限的固定场景中。
当小说变成一部将近30集体量的剧集时,自然要更谨慎考虑到前期情感线节奏对观众的影响,这一点《余生》处理得很细腻,没着急推着两个人在一起,而是先讲各自的伤疤。
一心想当乐手的林之校,理想和家人要求产生冲突。满以为父母能在春季汇报表演上看到自己的表现,认可自己的选择,然而没等来父母,回家后先是挨了劈头盖脸的一顿骂。
当了一辈子教导主任的父亲坚持要她考研当老师,把她跟身边的人比了个遍以后,嘴瘾还没过完,一句气急了说出来的“社会渣滓”彻底刺激到林之校:
“我堂堂正正念大学,拉大提琴,当乐手,我怎么就成社会渣滓了?”
不被父母理解的人生,热爱被误读为冲动幼稚的人生,相信不少人经历过。
身为医生的顾魏则看似已经实现了理想,似乎没什么大困扰。
但镜头一转,就交代了顾魏递转科申请,放弃临床的决定。
别人眼里那个曾经理想是“有生之年战胜胃癌”的男人,面对旁人的质问和不解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这些话,我们现在就别说了。”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顾魏备受打击跟过去发生的一场医疗意外有关,之后就算仅仅只是协助指挥急救,控场安排完一切后,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却还是因为心理障碍产生影响,导致没法控制的生理性干呕和战栗。
一双发抖的手,还有什么资格谈理想?所以,转科成了他能想到逃避现实和内疚的 通路。
暴露人物的伤疤,让两个原本内在矛盾突出、能量为负的角色,在细水长流的接触里被重新唤起自我,成为彼此的良方。这样的操作被放在《余生》的慢情节里,是对路的。
女主角林之校,大学在读音乐系学生,目标是成为大提琴手,对于杨紫来说,这样的甜美型的角色非常适合她,她一双漫画一样的大眼睛,跟浪漫爱情本来就有天然的适配度。对男主角顾魏,肖战的诠释也占足了言情小说对帅气医生的幻想。
在互动上,不管是亲密接触还是日常互怼的部分,两人也做到了流畅自然。光是共享一副耳机的场景,就能立刻联想起身边不少情侣你侬我侬时候的模样。
至于更多的cp向剧情,主要还是在预告里,比如顾医生对着林之校的那段(已经把无数小姑娘鲨疯了的)“110下心跳”告白。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