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剑阁翰林府 一座老宅院讲述的传奇
时间:2012-07-21 12:49   来源:广元晚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13日,记者一行冒着酷热来到李榕故里——剑阁县下寺镇,拜访了当地一位学识渊博的老者。他是土生土长的剑阁人,村民称这位老者潜心研究李榕生平事迹多年,已经写成十几万字,他说,他要写一本关于李榕的书,至少30万字。
  老者左手戴珠饰,身穿花格衬衫,看上去很潮,在下寺村,他与记者谈起李榕,果然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

追忆,述说李榕一生的传奇

寻根:祖父从陕西凤翔府移民下寺何马沟

在老者讲述中,李榕祖籍为陕西凤翔府。清顺(治)康(熙)时期,陕西向川内大量移民,李榕的曾祖父李苇便随这股移民潮移居现剑阁县合林镇,也就是“大塬山下李家坪”。
    后因生活艰难,李苇不得已带李榕的五爷外出闯荡——到江油、梓潼等地打工,略有积蓄后便开始贩卖布匹、烧酒。最后又辗转来到下寺何马沟。李苇觉得何马沟青山绿水、地势平坦,适合人居,于是便带来李榕的祖父李若梁在此安家。之后李若梁靠贩卖木耳渐渐有了一些积蓄,便供两个儿子读私塾。
    后来两子均学有所成:李榕的父亲官至广东吴川县令,叔父官拜甘肃镇番营把总。
    传说李榕母亲为下寺安家扁人,说话做事像个“男人婆”。李父在外为官她本可跟去做官太太享清福,但她却选择了在家抚养、教育两个儿子,带领家人奔小康。不久后,李母用积蓄买下了李家坝的百亩良田,其气魄由此可见一斑。

为官:李榕做了翰林庶吉士当了布政使

李榕十多岁时,家人曾送他到江油读书。李榕从江油回乡后考试中举,尔后进京考进士受挫,但他并不气馁,回家后继续温习功课准备再考。至今李榕故里还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据称为李榕母亲所编,内容为:“公鸡不鸣母鸡鸣,我儿进京考翰林”。从字面上看似有挖苦儿子之意,其实是在激励他不堕青云之志,定要求得功名。李榕三十五岁那年再次进京考试,不仅进士及第,还被选入翰林院,专为那时的皇帝老倌起草机密诏制。
期间,李榕拜在一代名臣曾国藩门下,颇受曾的器重,一路官运亨通,曾带兵八年、迁升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要职。
    李榕任上曾是多事之秋,湖南湘西等地匪患连绵,广西洪秀全领太平军进军湖南。李榕一边勤于公务,一边抵抗太平军袭扰。就在平定太平军这事件上,李榕屡建功勋,并得到清庭赏识。

遭贬:只因得罪曾国荃等地方权贵

李榕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平定太平军后,他得知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倚靠自身势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霸占了不少田地,于是上奏同治皇帝,大有“均平富”之意,因此得罪了曾国荃。曾国荃与地方权贵串通一气联名上奏同治皇帝,列李榕罪状数条。其中有两条:一是向下级索要钱财;二是生活腐化堕落(与一男戏子关系暧昧,并提拔戏子做了官)。同治皇帝信以为真,便派李鸿章前去查办。李榕向来看不起李鸿章,曾在一些公开场合让李鸿章很没面子。李鸿章当然想趁机打压,可查来查去并没有抓住李榕的任何把柄,于是只好以“查无实据,事出有因”草草结案。李榕也因此被就地免职。这年李榕正好五十岁。

兴学:为培养人才教学十八年

李榕被贬回乡,一边兴学一边著书立说,同时苦研书法。 他的遗作《十三峰书屋全集》是研究湘军史、东南诸省史志、蜀文化的宝贵资料。他的书法作品也十分了得。1888年,四川督抚刘仲连及蜀中绅士马长卿等建成都望江楼崇丽阁落成时,曾请李榕为崇丽阁题写了一副130字的长联。该联颇受当时文人学士赞誉。为表彰李榕,四川省曾下令减少李榕家乡剑州征银二百两。
1890年冬月初六,72岁的李榕身故。

下寺,寻找李榕遗物遗迹

风流倜傥李榕照 

记者在下寺老街、也就是李榕回乡后经常看戏的古戏楼处,看到李榕当年为“陕西会馆”题写的《下寺场陕西馆记》。据说这是李榕的墨宝真迹,由今人勘刻于此。《馆记》用词洗炼、言简意赅,李榕驾驭文字的能力,以及飞扬的风采从中可见一斑。更为难得的是,上述老者还为记者提供了李榕的照片以及李榕的手书真迹拓件。照片中的李榕长脸阔嘴三角眼,头戴圆形暖帽,身穿马褂,眉宇沉稳、风流倜傥,疑似他年轻时所拍。而那幅长约七十厘米、宽约三十厘米的李榕手书真迹拓件则上书“共登青云梯”五字,左侧有“同治癸酉 李榕”的题跋与李榕铬印。从拓件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李榕珠圆玉润、遒劲洒脱的书法,还能看到他自勉与勉励他人的青云之志。

密林深处翰林墓

在采访中,村民并不直呼李榕名讳,而亲切地称其为翰林。有一位村民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翰林墓、翰林府依旧!经记者再三恳请,他表示愿做我们的向导。
    寻找翰林墓果真是一次历险。一路上虽有那位向导在前面带路,但因无路可走,我们要忍受着锋利的玉米叶片、以及齐山高的杂草叶咬割,而脚下更要防蛇杂草间的“陷阱”。离翰林墓也就500来米, 我们却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就在我们一行精疲力竭时,终于在杂草丛生的一密林间找到了翰林墓。
翰林墓碑亭上部为半圆形,下为长方形,而碑座与墓葬已难见其形。记者感觉整个碑亭除石材较之附近坟墓稍显厚重一些外,其形制并无特别之处。我们只有从那块碑石上的记载方能看到当年墓主人的显赫。碑中有“皇清诰授通奉大夫湖南布政使翰林院庶吉士显考李公讳榕墓”等字样,从这块立于光绪十七年的碑上看李榕有一弟,曾取得贡生“功名”,获候选教谕。
当记者问起碑中央那条明显的横向裂痕,向导告诉记者,那是“文革”期间造反派所为。
据这位村民介绍,李榕晚景凄凉,家道中落,墓的碑亭碑石虽为现青川竹园镇所产的黎渊石,但依后辈经济实力已不能为之,疑似李榕生前所置。
  离开翰林墓我们顺山而下,又去寻找神秘的翰林府。

断垣残壁翰林府

翰林府与翰林墓相距约500米,坐落在紧邻下寺老街西南侧的何马沟。这里绿水环绕、风光秀逸。
一路上向导给我们描述曾经的翰林府庄严肃穆、雕梁画栋,是何等辉煌:有三进三院,还有学堂,占地约有500平方米。可惜如今仅剩下断垣残壁。
  走进一背倚青山、人口密集的小村落,向导带我们来到一块长1.5米、宽约0.5米,镶嵌在林荫间的石碑前,说足下这块庄稼地曾是李榕返乡后兴办学堂原址。这块石碑就记载着李榕家事。遗憾的是,碑文因爱好者墨拓不当,本来清晰的字迹已难于辨认。离开学堂,穿过两户人家的院坝,我们便走近了翰林府。在距翰林府主建筑约10来米,隐约可见地上有整齐石阶。向导说这便是翰林府外的晒坝,从前大凡进府者,“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走过一条青石板路,展现在面前的便是残败的翰林府主建筑,主建筑高约3米、长约10米、宽约6米,为土木结构(壁间有部分为砖块,疑似后人维修时添加)。放眼望去,主建筑门窗以及木柱做工朴实,并无华丽雕饰,只是房瘠正中那块疑似用蓝色花纹瓷器碎片镶成的“瘠宝”造形独特、做工考究。主建筑中间为一过道,沿七级台阶而上进入过道,我们看到两边屋内堆满杂物,并无其他陈设。穿过主建筑,迎面便是两堵照壁。两堵照壁规模、形制一样,单堵长约3米、高约3米、厚约0.3米,系砖块条石制成,中间为砖块砌成的空心花纹,顶部正反两面则雕刻着古代戏剧人物。那人物雕刻的轮廓分明、栩栩如生。照壁左侧有几间瓦房,据称系李榕当年的书房。走近细看,里面亦空无一物。
翰林府除了一些断残的建筑,其他地方均长满了杂草。

老街,有多少李榕的传说

但凡声名显赫者,身后都会留下许多传说,李榕也不例外,今天的下寺居民就口口相传着李榕的许多趣事。这些趣事多与他出类拔萃的文采有关。在此记者从中遴选三则。

塾师出题,从容应对

幼时,李榕的父亲在广东做县令,他便与母亲在家过着还算富裕的生活。到了该读书的年龄,母亲便将他送入附近私塾。私塾先生见李榕天资聪颖、敏而好学,某日至李榕课桌前随口吟出一上联:水滚芋叶满天银。李榕立马对答:风吹菜花遍地金。私塾先生见李榕反应敏捷、对答工整,于是逢人便说,此儿才智过人,将来必成大器。

之乎者也,村童不解

传说李榕因读书甚多,被贬还乡后,即或是与普通百姓摆“龙门阵”也少不了夹杂些书本上的词句,常弄得听者一头雾水。
某日李榕到下寺南街茶馆喝茶,见一卖柴少年将柴放在茶馆门前的台阶上歇息,于是开口便问,“孺子负薪于市,何售者乎?”那少年盯着李榕一脸茫然。旁边一喝茶的读书人见状便与少年解释说,“翰林老爷问你背的这柴是不是卖的。”少年听他这一解释才连称是卖的。
李榕接着又问“其价几何?”少年仍是不懂,那人又给解释,“翰林老爷的意思是说你这柴要多少钱才卖。”少年回答,“十文钱。”李榕看了看柴,又道,“此薪捆大而包松,外实而内虚,其值安得如此之昂者也乎?”  少年不知其意,那人也不再给他免费服务。再者少年觉得李榕是有意调侃他,之后便不再对答。

对联招亲,羞煞小姐

李榕五十六岁那年,应“清末十八名臣”之一的老朋友梅启照之邀,到浙江杭州编撰《杭州志》。
  某日,李榕闲来无事出门看街景,巧遇一大户人家的小姐摆下擂台“对联招亲”。这李榕饱读诗书,平时对对联多有研究。他见上去打擂的白面书生因对不出小姐即兴编出的绝妙上联羞得面红耳赤败下阵来,于是折扇一摇登上擂台。也许此举他并无“抱得美人归”的意思,却只想向众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小姐见上来个身材瘦削、其貌不扬的糟老头,立马柳眉倒竖、杏眼圆瞪 ,随口编出上联 :
    白须老头,黄啪啪,瘦卡卡,呸,滚过去,今生休想。
    小姐上联一出,李榕虽知其挖苦之意,却不愠不恼、沉着应对:
    红粉佳人,胖嘟嘟,嫩闪闪,噫!走拢来,前世有缘。
    李榕的下联用词讲究对仗工整,对小姐充满着戏谑、调侃,算是对她讥讽自己“长相与身材”不佳的反戈一击。他这下联一出,便惊得小姐花容失色、无地自容,而现场打擂者与围观群众却连声叫好,纷纷叫喊要小姐兑现 嫁给李榕做小。李榕见状只淡淡一笑,随即投袂而去。

今日,李榕遗风处处在

后辈:早已走出李榕的光环

李榕儿孙不多,这在翰林墓碑文上已明确记载。随着李榕的离世,李家由李榕书写的辉煌悄然褪去。
据当地村民介绍,李榕第六代孙现仅存李成一脉。李成有三兄弟,目前仍居住在翰林府附近。当记者到来时,三兄弟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因事外出,记者没能从他们那里了解到更多有关李榕的信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自李榕身故后,李榕的后人绝大数并没有像他的先辈们那样继续背井离乡,去追求功名富贵、光宗耀祖,而是甘于寂寞,平静地生活着。

村风:受李榕影响,文化生活很活跃

下寺,以李榕为自豪。
“李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辈一辈地受用终生。”下寺村党支部书记母柏林说,李榕当年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对村民的言传身教,不外乎是仁孝、友善、博爱。这些在下寺乃至周围村民中都得到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今天,下寺老街虽历经时代变迁,但一些古街、古建筑,甚至一些古代木雕、石刻都尽可能地保存了下来;下寺老街民风古朴、风清气正,这里很少有吵架,更不见打架和斗殴,就是陌生人来这里办事也能吃上“免费的午餐”。村里的阅览室一到开放时间,里面总少不了来学习知识的村民。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群众文娱活动。村里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建成村民歌舞表演队、老年腰鼓队等。每当逢年过节,这些业余表演团体或是在家门口或是干脆开到县城“大干一场”,为群众送上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赞扬本地好人好事的节目,对观众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展望:恢复下寺场、推出李榕故里游

与李榕相关,目前在下寺保存下来的有下寺老街、翰林墓、翰林府、戏楼,以及书法、著作,流传众多的故事。
    建筑物相对集中,分布在一个三角形的地理位置上,翰林墓、翰林府距下寺老街最远不足700米。老街上至今还保存着李榕品茗过的茶馆以及漫步过的老街。
    目前,下寺老街的有识之士正积极挖掘、整理、清点李榕遗迹遗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致力还原曾经作为剑阁境内重要水陆码头而声名远播的下寺老街,使之成为剑阁新的旅游景区,让游人在这里享受旖丽风光的同时,更加了解名人李榕,以及李榕故里厚重的历史文化。
    下寺镇党委书记罗义武说,他们目前正在规划“下寺村旅游文化园区” ,在这个规划中,他们重点要对翰林墓、翰林府进行大力保护,在保护的同时,他们将对翰林府进行开发打造,还将对充满文化底蕴的下寺古镇进行全面打造。今年9月,将开始逐步实施改造规划。不久的将来,剑阁新的旅游点——“李榕故里游”将会展现在世人眼前。
    广元晚报记者
    罗晓平 赵慧  文/图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