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一半“95后”想当网红 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时间:2017-05-27 11:31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玲玲

    原标题:一半“95后”想当网红 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

    昨日,新华网制作的“图解95后谜之就业观”引发广泛关注。根据该图,48%的“95后”选择不就业,54%的“95后”向往网络主播,想要当网红。

  

  截图自《95后的谜之就业观,你看懂了吗?》

  之前也有多个调查显示,选择“不就业”的学生去向虽然五花八门,但“当网红上直播”的意愿与期待,占据就业趋势的“半壁江山”。这种意愿不仅存在于毕业生中,更存在于整个青少年群体中。

  孩子们的志向往往是现实的反映

  “你长大后最想当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50年前答案可能是“工人、农民”,30年前可能是“科学家、工程师”,10年前是“宇航员、医生”,现在则是“网红”。

  职业理想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是社会现状的缩影。“网红”能够在时下诸多职业选择中最受青睐,缘于它的市场地位、社会地位与文化属性。

  去年被誉为“网络直播元年”,数百家直播平台蜂拥而起,催生出大量网络主播,网红经济成为互联网行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现象级产物。

  

  不够平稳的镜头、色调平常的场景、自由聊天的气氛……这个新兴职业的工作内容相比很多传统行业显得十分轻松简单,吃个饭睡个觉有人打赏,化个妆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来自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称,2016年,“网红经济”产值预估接近580亿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金额。

  一个职业能够成功吸引年轻人,绝不只因它的薪酬丰厚。

  作为一个新潮时尚的职业,网红一呼百应的能力彰显了它的社会地位。在这个钱和时间都不太够用的时代,粉丝愿意为网红花钱花时间,这个职业可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意味着网红与明星离得并不遥远,这一职业是受欢迎的、被尊重和追随的。

  

  此外,网红是多元社群的一个“文化标签”,它代表着人们心目中自己或自己的某一个方面所喜欢或追随的那个“样子”,或那个“样子”所代表的社会文化属性,比如芙蓉姐姐、papi酱。

  它以一种有别于传统形象的流行文化。在这个文化语境中,草根有梦想,“非主流”有支持者,“逆袭”无时无刻不在上演。

  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网红”成了年轻人的最爱。

  以网红为职业理想带来的隐忧

  孩子们想当网红,本无可厚非。可当超过一半的年轻人以网红为职业理想时,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下这件事。

  首先,网红行业还存在不少乱象。

  网红有很多类型,社群电商专家陈菜根将其分为颜值类、情绪类、达人类、领袖类、虚拟IP类五种。

  

  其中,颜值类网红的基数颇大,他们满足用户五官与荷尔蒙等生理需求,也是大家广为认知的审美和审丑类网红,基本上各大直播平台都能看得到。

  其中有些网红为了流量可谓不择手段,没节操、无下限的直播比比皆是。

  

  扫黄打非办整治涉黄直播,10多个平台被立案侦查

  如果以薪酬来衡量,或许他们是成功的,一晚上的礼物分成少则几百多则几万。做的好的网红,年收入甚至比一线演员都多。

  可那些在摄像头前,或是浓妆艳抹、搔首弄姿,或是插科打诨、出口成脏的网红,真的可以算是“成功人士”吗?如果年轻一代都以这样的网红为目标,他们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品质将会变成怎样?

  此外,以出名为导向的网红无法成为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网红最显著的特征是名气,名气越大越红。年轻人想当网红,某种程度上就是想出名。如果大家争先恐后地想出名,与知名度无关的事谁来做?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工匠精神对制造业而言十分重要。

  

  在德国、日本等国,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只为打造某一种产品,经营某一个品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默默无闻,可正是他们将产品工艺做到极致。

  当代中国虽早已是世界工厂,但社会和企业依然缺乏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重视和尊重。

  正因人人都只看到眼前利益,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人才越来越少。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一半的人都想当网红,状况只会越来越糟。

  网红的吸金方式主要有:电商网站、代言、推广和打广告、网络主播、跑通告。

  由此看来,网红经济事实上是使得小微企业进一步细化到个人品牌,并蕴藏着结合文化、零售等第三产业的可能性。可无论怎样,它都不太可能成为支柱产业。超过一半的人扑上去,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行业就会缺人。

  更重要的是,属于虚拟经济体系的网红产业,也许藏着巨大泡沫,这个职业的未来尚不明朗。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经济萧条,娱乐业就越繁荣。

  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正是在经济大萧条时代,迎来了动漫、游戏、AV、二次元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大萧条时期,迪士尼非但没有受损失,反而市值大幅增长,萧条结束的时候利润翻了几翻。

  

  从资本角度讲,网红经济的逻辑十分简单,它是生产流量和吸引流量的单元,而流量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变现。“流量”是一个互联网语言,可以理解为用户的访问、点击行为;变现,就是你来过了,点击了,看过了,乐呵了,然后:花钱。

  有评论人士表示,看起来繁荣至极,而实际上是资本在实体经济不振、山雨欲来之际,在匆忙地给自己寻找避风港。

  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曾表示,在经济方面,要注意过度金融化和过度互联网化的投机问题。目前很多资金涌入这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恰恰需要去产能。

  “ 不当网红当什么?”

  今年是大量95后开始走出校园走上就业岗位的一年,作为职场中年轻的一代,他们有想法却又任性。上班对他们而言,不再是必选项,就业观的变化,反映出年轻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

  

  有人调侃“95后”放飞自我, 也有人批评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是“垮掉的一代”,却很少有对这一现象的深思。

  他们想当网红、配音员、化妆师、Cosplayer,都没有问题,这是个人追求,而且职业本就没有高低之分。

  可是当所有人的选择都集中在这些职业时,折射出的便不再是个人理想,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职业导向体系。

  以我国目前紧缺的高级技工为例,南京几位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干技术工人,无论薪酬,还是社会地位,远不能跟贡献相匹配,他们不会让子女再做工人。

  

  由于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1个美国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我们13个人创造的财富。

  另外,目前全国有麻醉医生8.5万多名,缺口约有30万人……

  

  麻醉医生正在为一名患者做术前麻醉

  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有关职业的问题。

  “95后谜之就业观”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吗?是,又不是。因为这种选择的背后,是整个社会氛围带给他们的信息。

  那么,他们真的不在乎赚多赚少吗?恐怕也不是。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一份有关201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求职情况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为4014元。可对此,很多网友并不买账。

  

  

  

  所以,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很在意自己赚了多少钱的,而且预期与现实差距还不小,也许这也是TA们想当网红的理由之一吧。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人都不该以当网红为理想,也并非倡导年轻人一定要致力于国家急需的事业中。只是在看到这些职业选择数据时,有一点担心:将来大家都做网红了,没法出名的工作是不是就没人干了呢?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