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真实的长津湖比电影更痛 最寒冷的冬天!
七十余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身着单薄棉衣,在长津湖接近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对阵美国精锐部队第十军,与美国 师——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长达28天的大战。
长津湖之战是历史的拐点,是中美双方 部队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场决战。双方的对决,最终成了物质与精神的比拼,成了装备与意志的比拼。
最终,志愿军以坚定的信念与意志胜出!
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有一段回忆录说:“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名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这次战役为"败北——对美国来说从未有过的最大的败北"。
后来的中美军人都不愿回忆长津湖之战,因为这一场血战过于残酷。
根据美军战后公布的资料,长津湖战役死亡、失踪约2100余人,被俘约300人;另有7313名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和消化不良,合计减员13000多人。
即使冻死,也要保持战斗姿势!对志愿军来说虽是一场大捷,但也付出了巨大伤亡,战斗伤亡14000多人,冻伤减员近30000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
志愿军参战的老兵说:当时,我们部队有个说法,敌人被我们打垮了,我们被严寒冻垮了,所以敌人突围的时候,我们拿不出部队去追击他们,这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1952年9月,第九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长津湖方向深深鞠躬,泪流满面。
《血战长津湖》记载了这样一件史实。
陆战第一师的士兵摸到山头上之后,他们看到:在水门桥附近的高地上,志愿军一个连的官兵呈战斗队形散开,卧倒在雪地里,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注视着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全部冻死在山上。
这个一百多人的连队,幸存者仅仅是一个掉队的战士和传达命令的通讯员。纵观世界战史,也只有中国,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战斗精神。
一位留有名字的是来自上海奉贤区的烈士叫宋阿毛,他留下一首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但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阿,我绝不屈服于你,那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和成就!让我们记住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记住长津湖,记住不该忘却的历史!
《血战长津湖》由作家何楚舞、凤鸣、陆宏宇采访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以及根据美军的回忆资料而编著的军事纪实作品。
本书如实地记录了志愿军血战长津湖的战况,大量战斗情节和丰富战场细节来自亲身参战的老志愿军的口述以及美军的回忆资料,真实可信、令人震憾。
无论是自己阅读,还是送给小孩子培养爱国、不服输的情怀,都是一个不错的礼物,比刷手机、看电视有用许多!
不了解“血战长津湖”,你就不了解抗美援朝。感兴趣的朋友点击图片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