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航天日:展望未来的“星辰大海”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几十年来,从“东方红”唱响到“神舟”逐梦,从“北斗”指路到“嫦娥”揽月、从“祝融”探火到“天宫”遨游……中国航天人以一次又一次的非凡突破,让中国印记闪耀星空。今天,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人民网整理了我国计划及酝酿中的航天任务,一同展望中国航天未来的“星辰大海”。
2022年——
建成“天宫”空间站,圆梦“太空家园”
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任务,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
这6次任务分别是: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其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也是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这三名航天员将在轨和神舟十四号的航天员完成轮换以后,在轨工作和生活6个月。
在空间站紧锣密鼓建设的同时,中国深空探测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探月工程四期已经启动,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做技术储备。
未来五年——
巡天望远镜、月球极地探测、小行星探测开启航天新时代
建成后,中国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计划每年发射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航天员将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空间站维护工作。
巡天望远镜模拟图。来源:中国航天报
2023年,我国还会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的巡天观测,有望在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未来五年,探月四期工程将全面开展。预计2025年前后将发射“嫦娥六号”和“嫦娥七号”,同时开展“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
这“三姐妹”瞄准的是同一个目的地:月球极区。其中,“嫦娥六号”将到月球极区进行采样返回;“嫦娥七号”将对月球极区的环境气候、地形地貌等进行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这些工作,都是为了在月球极区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打基础。
蓝色区域显示月球南极可能存在水冰的位置.来源:中国航天报
未来五年,我国在行星探测方面的工作也将全面开展,拟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同时,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争取在2025年左右,将就改变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轨道进行抵近观测和就近撞击等技术试验.
未来三十年——
重型火箭、月球科研站、火星取样、木星探测……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
载人航天领域,在空间站长期运营的同时,我国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将使中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月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新一代载人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将大幅提高.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
深空探测领域,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成为一大建设重点.在“嫦娥六号”、“嫦娥七号”任务完成后,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完成“嫦娥八号”发射,继续实施月球极区科学探测,并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建设月球科研站基本型.之后,我国争取在2035年之前建成国际月球科研站.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的木星照片.
面向更遥远的深空,探测任务则主要集中在对火星的取样返回、木星系的探测上.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整个行星探测工程计划在10到15年内完成.
酝酿中的重型火箭将问世.重型火箭是具有跨代意义的运载火箭,其研制需要8到10年时间.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百吨级,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级,任务覆盖面广、适应性强,既可用于空间舱段、空间太阳能电站等近地轨道大规模发射任务,也可用于载人登月、载人火星/小行星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使我国空间活动进入全新的大规模探测阶段.
此外,我国还拟于2049年实现太阳系边际探测.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