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崇州最与世无争的小镇,只有这里才配得上——天府云端小城
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元通,这座崇州最古朴、最清闲、最别致的小镇。大抵是因为去过的众多小镇中,印象最深刻,最喜爱的还是它吧……
不同于往日从古镇的正门进入,我们选择从游客中心旁一条极短的石阶小路进去,为的就是把江对岸的老屋全貌率先尽收眼底!
这天天气极好,11点30分,云坨已渐渐散开,江上除了蓝绿相间的调色之外,还有阳光反射下的波光粼粼。
我们预感,今天的镇上,一定有不少人!
元通,久违的热闹
因为不是从正门进入,要去老街,就得先穿过这座铁杆桥,这也是我们在元通目睹的第一道风景:
铁杆汇江桥
横跨汇江河上的铁索桥系木结构桥,长164米,最早的桥建于清光绪年间,解放前是过往文锦江的 桥,后遭严重毁坏。
如今我们看到的大桥,是于1986年重新修建的,为了更加的安全和便捷,将铁木改为铁索桥体和水泥桥板和桥墩。
桥的尽头是我们进入老街的开头,第一幕场景便证实了我们的猜想:
今日的小镇,人还真不少!
或许是因为刚好到了饭点时间,也或许是因为太阳难得出来露了脸,元通,恢复了久违的热闹。
餐馆前,庭院里,摆满了桌椅;吃饭的,喝茶的,打牌的,谈不尽欢笑,每个人都在尽情享受着这份 。
意识到今日份的热闹不是游客,是本地人给的这件事,是在我们打卡式参观天主教堂、黄氏公馆、罗家大院和广东会馆之后。
嘉庆年间永利桥,砖石结构至今用,崇州 现存;
广东会馆灾后重建,保留当年古风貌,现为观戏殿堂;
黄氏公馆成丁字,青瓦屋面显富贵,布局精致宽敞;
罗家大院靠文井江,气度非凡有身份,今成拍摄胜地;
王国英故居至今尚在,小巧玲珑又幽静,爱国教育基地;
天主堂精美的哥特式建筑,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
这些元通古镇里 代表性的景点,除了我们,来参观的游客屈指可数。
1600多年遗留下来的历史珍宝,在各类文章中,一般都会有讲述到,我们过去写的文章也不例外。
不过这次来元通,我们想找找在这里的另一种触动。
比如黄氏公馆最后面的院子墙上那几颗梧桐树,肆意地将半个身子伸进院内,成群密集着,等到叶子都黄了,一定会很美!
比如从罗氏公馆的旧屋里捕捉外面的风吹草动,青瓦、绿叶、阳光,小孩慢悠悠跟在大人后面,一切都与大自然融合得刚刚好。
还比如,再次前往,依然是不变的宁静小巷……
元通,一如既往的宁静
穿过驻满了各类商铺、餐馆、理发店,以及许多文物遗迹、会馆的麒麟街、增福街、双凤街,这几条“商业大街”,是窄小如蛛网般交织在一起的小巷。
这里是双凤街的尽头。
双凤街的尽头是一个丁字口,往右是居民区,往左是江边的半边街。
这里,依旧是元通古镇最有“古味”的地方……
相比其他古镇,元通,其实很大,许多人在逛完中心那几条街后便结束行程,极少人会走到这里。
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这里总是一如既往地宁静,从来不被打扰。
半边街的小巷十分窄小,房屋破旧不堪,布满青苔的石板路也都是未经修缮过的坑坑洼洼……
在这些一切都是“旧”元素的环境里,门上高挂着的灯笼,被太阳渲染过后的红,显得多有些刺眼。
住在这条街的大部分人早已搬离,只剩下稀疏的几户人家,还有一两间茶馆,与小吃店面面相觑。
半边街的尽头,便是横跨泊江,且目前是崇州境内 的一座石拱桥——永利桥。
桥下滔滔不绝的江水声,在每个日日夜夜,都大过了岸上的居民区,一面是给安静的小巷些许声音,一面是告诉还在这里生活的人,需要活力。
行程的最后,当然少不了的是美食!
而我们这次的目的,便是来源于小镇的粉丝@胡潇洒所推荐的草根冒菜。
餐馆位于小镇正门口前靠右的位置,比起元通各式各样的特色美味,他们家其实不算特别出名。但吃过的人都说:味道一绝!
店里花样丰富,“牙签、凉糕、米线、冰粉、火锅粉……”每一样都想点来尝一尝。
不过还是克制住了冲动,我们点了牙签和红糖醪糟,牙签咸辣适中,醪糟甜而不腻,每一口都是小时候的味道,虽然在成都也是常见的食物,但在这里吃,还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正如一开始所说,元通,是一个无论任何时候去都很合适的地方,也是我们无论去多少次都依然喜爱的小镇,在这里,我们总能找到想要的舒适感。
有空的话,再去一次崇州这个最古朴、最清闲、最别致的元通小镇吧!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