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三国人物的处世之道:话多往往都不会有好结果 看透不说透才是大智慧
时间:2021-05-20 21:33   来源:夜读史书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三国人物的处世之道:话多往往都不会有好结果 看透不说透才是大智慧 

  谈起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的这段历史,很多人的印象都是来自于罗贯中的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因其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而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然而小说毕竟只是小说,当不得真。而真实发生过的那段群雄逐鹿的历史其实比小说更加惊险曲折,而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一干风云人物,比《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更加睿智。比起《三国演义》,史料记载的内容显得比较枯燥且晦涩难懂。但不可否认,它们也有远胜于小说的深刻内涵。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在史料中,言语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且言语有时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物的命运乃至历史进程。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这段历史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不妨在这个相似的时代背景下,简单选取几个,品品其中的处世之道吧。

  第一个例子出自东晋时期的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说诸葛亮逝世后,后主刘禅缀朝三日,茹素戴孝,蜀国上下都在哀悼。这时有个叫李邈的大臣,他以为后主刘禅处处受诸葛亮制约,必然怀恨在心,一旦有机会,必然会清算之来竖立自己的威信。因此就带头给刘禅上奏说:“吕禄、霍光、禹这种功高震主的大臣不一定有反叛之心,孝宣皇帝刘洵也不想做屠戮功臣的君主。但臣怕君逼迫,君怕臣功高震主,因此难免互相猜忌而生二心。而诸葛亮身边都是精兵强将,臣常常担心,现在诸葛亮死了,宗族得以保全,又没有战争,实在是值得庆祝的好事啊。”没想到刘禅听了勃然大怒,马上把他下了大狱,最后处死了。”

  第二个例子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说孙权有个部下叫虞翻,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性格耿直,恃才傲物,多次顶撞孙权,孙权也不好说什么。有一次,孙权和另一位臣子张昭聊天,虞翻也在一旁作陪,当张昭和孙权聊起神仙这个话题的时候,虞翻突然打断,指着张昭说:“这些明明都是死人,你还说他们是神仙。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不得不说,唯物主义思想很先进很超前啊,但孙权听了之前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火气全窜上来了,当场就把他流放到了边远山区。

  《三国志》是记录三国最详细、完整的史料。接下来的这个例子还是出自《三国志》,并且这人,是虞翻的同事,名叫顾雍。与前面两个祸从口出的例子相比,顾雍就算是正面的典型了。

  顾雍为人谨言慎行,非常低调。以至于他当了尚书令,封了侯,家里人还一点都不知道,听人说后无不大感意外。

  有一次,孙权指婚把自己的侄女嫁到顾家,在婚宴上,顾雍的孙子顾谭喝多了,不禁在宴会上手舞足蹈起来。等宴席结束后,顾雍把他叫到跟前狠狠骂了一通,怒斥:“你对国家有什么大功劳?不过是仗着顾家的门第,就敢这样得意忘形。顾家迟早毁在你手上!”说罢摔门而去,留他面壁思过。
 
  也许正是谨言慎行的处世之道使顾雍得到了孙权的器重,他为相十九年,被孙权视为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了上面几个例子,让人不禁感慨,说话可真是一门学问,身在其位,我们既要坚守底线,不能投机取巧,不能说不该说的话。又要注意,即使是你认为该说的话,也要分场合,要委婉地让对方能接受。必要的时候还得保持适当的缄默。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