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蜀汉后主刘禅是否真的昏庸?被后人误读千年 他并非“乐不思蜀”
时间:2021-06-15 20:58   来源:历史百家汇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蜀汉后主刘禅是否真的昏庸?被后人误读千年 他并非“乐不思蜀” 
 
  在成都,有个武侯祠,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这个庙真正应该叫汉昭烈庙,是供奉刘备的,但大家都习惯称为武侯祠,这是因为大家缅怀的是武乡侯诸葛亮,园内主要建筑陈设也以诸葛亮为主;作为臣的诸葛亮高高在上,而作为当时君主的阿斗却不知在何方。反而边上站的是他那没当过一天皇帝的儿子刘谌,好奇怪哈。

 
  说起这阿斗,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无用的代名词,是用来形容庸碌无能的,其实这人还是有智慧的,诸葛亮言:“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虽说可能是为主粉饰,有过誉之嫌,但说此兄不笨,当为可信吧。倒是陈寿对他是忿忿然:“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哈,写史无据,也可理解哈。
 
  此兄其实是大智之人,按说他当这倒霉的皇帝,也就是个摆设,什么都要听诸葛亮的,心中虽然是十分的反对北伐,但也不露声色地十二万分的支持,一旦诸葛亮一死,马上停止,安心生产,五年内“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农业生产恢复了元气。国家又呈现一派中兴的气象。在他“自摄国事”的时间中,内部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百姓休养生息,政治清明,有黄老之风,深爱朝臣和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但他对诸葛亮心中的确是很有意见的,说个恨字当不为过。只是不表现出来而已,诸葛亮在世时,他把服从大局,全力支持北伐,把忿恨压在心底,不管朝中大臣意见如何,哪怕死了多少人,费了多少钱粮,也从不表露出半点不满;但诸葛亮死后,他是坚决的不许立庙,臣民可以去汉中祭祀,但绝不允许在成都,哪怕此举有违大部分人的意愿也在所不惜,谁说阿斗无主见。此处加个注释,这武侯祠是唐时才在成都初有雏形。
 
  想这阿斗继位时年仅17岁,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即使是刘备在世也很难收拾,加上诸葛亮不顾一切地北伐,以弱攻强,弄得国空民穷,这是一个何等糟糕的局面。但是,当他一旦大权在握后,立即推行了自己思之已久的治国方略,不设丞相,绝不允许少主重臣的局面出现,巧妙的人事安排,全新政治格局,重视民生的措施使弱小的巴蜀重新恢复了元气。
 
  当兵临城下时,他选择了投降,虽然大多数人觉得这是因为刘禅懦弱无能,愧对列祖列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刘禅此举正是为了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投降之后,刘禅便被世人嘲笑为“乐不思蜀”,作为一代君王,即使再昏庸也不该愚蠢到这个地步。
 
  其实,刘禅是通过超高水平的伪装让晋公司马昭放弃警惕而已,明哲保身,躲开杀身之祸,难道非要如后世孟昶,李煜,成天地悲泣,最终遭遇被杀才舒服吗?毕竟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着才是硬道理嘛。然而在这样的伪装背后,每当想起西蜀的那片土地,想起父亲的亡灵,刘禅又为此留下了多少次眼泪,他个中的伤感又有谁知晓呢?
 
  作为亡国之君,最后竟然连在诸葛亮身边牌位也挣到没一个,悲哉。但如果我们想想蜀国在三国中一直处于弱势,北伐十数载又元气大伤,就在这乱世中还能存在41年,也真是奇迹了哈。在国家去留的危机之际,明明打不赢,唱那些高调有什么意思。不作无谓的牺牲,自己的面子不重要,受委屈也没关系,这阿斗看重的是人民的现实利益,这艰难的选择,不是大智之人,大公之人是做不出来的哈。所以,阿斗并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不堪。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IT袋 绿植迷 金宠物 领啦网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