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不乏翻脸不认人的帝王,他们生前给臣子诸多荣耀,等他死后再全部收回,那也是常有的事,雍正在位时期,便十分宠信一位大臣,此人名叫田文镜,汉军正蓝旗人,后来因为立下大功,被转为汉军正黄旗,按照民族来说,田文镜是正儿八经的汉族人,康熙二十二年从政,他的官职不高,刚开始被外放福建一个叫长乐县的地方当个县丞,在永乐县一干就是九年,因为政绩不错,于是升为山西乡宁县的知县,田文镜当知县一当就是十三年,仕途不见什么大起大落,不过也有一点儿好,就是在基层积累了大量经验,对国家政策有更深层的了解。
田文镜在基层政绩出色,因此进入中央机构,先后担任了吏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等官职,虽然此时还没有入雍正的眼,但这些工作积累,都为他今后的任职提供大量经验,田文镜担任御史期间,路过山西见饿殍遍地,当地政府却敷衍了事,基本的赈灾工作没有落实,田文镜将此事上奏,雍正命他去山西赈灾,田文镜这时才走入雍正的视线,早年的基层经验,致使田文镜在赈灾过程中大放异彩,几十万百姓得以生存下来,就连雍正就不禁感概,如此能臣,为什么从前没有听过,雍正的宠信,让田文镜在第二年就当了河南的布政使,几个月后再度升迁,转为河南巡抚,当之无愧的地方大吏。
为官多年,田文镜亦犯过大错,那时河南地区发洪水,无数百姓丧失家园,可田文镜却谎报灾情,雍正查清后,为了给这位老臣台阶下,于是将其召回京城修养,不过田文镜那时年纪已经很大了,在京中修养了一段时间,雍正便命他为北河总督,田文镜于雍正十年因病请休,不久后离开人世。田文镜这一生,好事做了不少,可坏事同样也做过,但总体来说,相较于其他官员,他为人比较清正廉明,雍正皇帝才对他那么赏识,雍正是个十分端正严肃的帝王,田文镜的风格也是刚正不阿,从他上报山西灾情一事,就可看出他内心是装着天下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田文镜为雍正捞到实打实的好处。
田文镜所提出的赋税方法,虽然触碰了官员乡绅们利益,但确实让国库充盈起来,雍正在这点上很袒护他,所以田文镜可以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田文镜也识趣,他相仿唐朝魏征,积极谏言,弹劾作风不正的官员,仕途一帆风顺,让很多人艳羡,后来有人排雍正时期四大宠臣,田文镜与年羹尧、科隆多、李卫齐名上榜。田文镜过世后,当地百姓为其修建祠堂,雍正得知后悲痛不已,甚至提出要他葬于自己身旁,这还是雍正时期, 获得如此殊荣的大臣。不过乾隆上台后,过世的田文镜却得到极坏对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当初雍正开恩让田文镜葬于他旁边,乾隆三年时,乾隆带着官员们去泰陵祭拜扫墓,发现有一座墓的门墙,占据了御道的范围,乾隆差人来问,这是何人的墓地,身边人告诉他,这是已故总督田文镜之墓。
因为田文镜的墓地挡住了御道,于是有人就问了,是否要将其推平,乾隆只说了句:拉倒吧,回来一看,田文镜的墓地只剩下雍正所题写的碑文,因为是上任皇帝碰过,一般人不敢动,乾隆这才恍然大悟,侍卫理解错自己的意思,但也没有过多的责备,索性将错就错,把这个事情揽在自己身上。可能有人好奇会问,乾隆此举是有心还是无意?个人认为,乾隆应该是有意为之,首先田文镜生前名气很大,深得雍正帝宠,乾隆当时身为皇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人,其次雍正下旨让大臣死后葬在自己身边,是件少有的事情,乾隆肯定有记忆,最后乾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侍卫办错事,其实推倒只是口头话,推平才是他的目的,由此又产生一个问题,乾隆为什么针对雍正时期的宠臣田文镜?
其实要说乾隆故意针对,那也没有那么强烈,正所谓一代天子一朝臣,田文镜是雍正时的宠臣,又不是乾隆信任的大臣,而且在雍正掌权时,因为康熙晚年懒政,导致他上台后,要以铁血手腕处理国内积弊,既然要搞改革,自然要有人来帮忙,田文镜就是雍正的好帮手,田文镜任职时,给雍正干了不少实事,查清国内亏空、整顿吏治等当面,都取得不错成果,田文镜勤于工作的同时,又有些小毛病,就是他严苛得近乎刻薄,因此得罪不少人,曾经有大臣弹劾田文镜,但全部被雍正挡下来。乾隆上台后,在治国理念上与雍正相反,雍正处理政事的手段他也看不上,从而对田文镜也产生意见,乾隆当上皇帝,把自己看不顺的人一一整治,朝堂大换血,但田文镜已然逝去,他也不好去找麻烦,为了消退田文镜在朝堂上的影响,于是发生了清明前夕推平墓地一事。
乾隆不仅对田文镜的墓地下手,为了尽早把权力掌握手中,他开始一步步集权,就连田文镜先前的部下也没有放过,乾隆元年,朝中尚书弹劾王士俊,乾隆二话不说,把田文镜批评了一顿,因为王士俊曾在田文镜手下做事,即便故人已逝,乾隆仍然把这笔帐,算在田文镜的头上,有人可能说乾隆锱铢必较,也确实有一些,不过更多是为大局所着想,田文镜与乾隆并未有什么仇恨,推墓这个行为,更多是为了权力,私仇倒说不上,利益罢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