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宋朝,让很多人叹惋不已。在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宋朝是 一个以武备疲弱闻名的朝代。其他大一统王朝,比如汉朝、唐朝、元朝、明朝,都曾经有过雄师十万千里远征,犁庭扫穴痛击敌国的辉煌历史,只是到了王朝末世之际,随着国力衰落,才会受制于人,雄风不再。而宋朝则不然,即使是在开国之初的全盛时期,在对外战争中就已经全面落败。
北宋皇帝才传到第二代,宋太宗赵光义,就已经历了两次对辽国战争的惨败,宋朝武备力量也因此伤筋动骨。到第三个皇帝宋真宗,更是连与敌国决战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与辽国订立澶渊之盟,以向辽国交纳大量岁币来换取和平,从此开始了花钱买平安的耻辱岁月。而此时北宋开国才仅仅四十多年。
北宋武备虚弱、对外战争连遭挫败的原因,一是因为宋朝皇帝多执行以文驭武的策略,全面打压武将的地位与权力,以防止出现第二个陈桥兵变,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北宋 武将人才的极度缺乏。北宋立国一百六十七年,可以真正称为名将的人,可谓屈指可数。民间大名鼎鼎的杨家将,在真实历史中其实远没有那么神奇。无论是杨老令公杨业,和六郎杨延嗣,在对外战争中,都没什么能够扭转战局、重创敌国的战绩。
其他北宋武将的情况,大体与此类似,无论是曹彬、潘美、李继隆,乃至狄青、种家将的种师道等人、折家将的折可适等人,大都仅仅凭借一两场局部战事的小胜,才得以扬名立万,而对扭转北宋对外战争的颓势和败局,都未能起到什么作用。即使是范仲淹、韩琦这样的文武双全之才,也是空有虚名,在对西夏战事中却连遭大败。 的对西夏三连败,他们有极大责任。
不过世事无 。北宋也并非没有一个像样的武将。北宋末年的名将章楶,就可以当之无愧称为北宋武将中的佼佼者,能力与功劳无出其右,堪称北宋武将中最厉害的一个。章楶是福建南平人,文进士出身,但此人却迥异于一般的腐儒文人,他慷慨有胆略,对北宋对外战争的弱势非常不满。元祐六年,已经六十多岁的章楶,出任环应路经略使,投笔从戎,由文官变身武将,来到了宋朝对西夏战争的前沿阵地,开始了他一生的辉煌时期。
章楶一到任,就极力改变朝廷对西夏但求息事宁人、畏缩忍让的局面,力主应该主动出击,以战促和,重铸大宋边防将士的信心和宋朝的大国形象,要从根本上改变宋朝对西夏的全面劣势,并要彻底置西夏于死地。他不仅有雄心壮志,更有非常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他首创了 的筑垒加浅攻战术,正是这一招找准了西夏人的死穴。
所谓的浅攻,是指宋军对西夏进行小规模快速反击,每次出兵深入西夏境内不超过百里,有效避免了后勤粮秣供应不上的弱点,全面出击快打快撤,让西夏疲于奔命,难以招架。所谓筑垒,是在宋夏前线大量建造小型城堡,蚕食西夏领土,充分发挥宋军长于守城的优势,使得西夏人长于 的优势无所施展。
经过十余年苦心经营,章楶的战略大见成效,宋朝连续取得对西夏战争大胜,猖獗一时的西夏终于被逼到山穷水尽的绝境。西夏的核心腹地天都山、横山区域,到处是宋朝星罗棋布的城堡,宋军依托这些基地,频繁进攻西夏,西夏有生力量连遭重创,后勤供应重地几乎尽落宋朝人手中,连西夏女强人梁太后都几乎被宋朝生擒。西夏已经陷于亡国边缘,第一次低下头,连连请求休战和谈。自北宋开国以来,从未如此扬眉吐气,让敌国连连求饶,从未有一个武将能取得置敌国于灭亡边缘的成就,章楶却做到了,因此他是当之无愧的北宋第一名将。
可惜的是这样一员名将,只因名字有个问题,使得他知名度极低。他的名字的第二个字“楶”,读音与“杰”相同,是个典型的生僻字,一般人只怕十个有九个都不认识,既读不出来又写不出来,想记住也很不容易,致使他在民间少有人知。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