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贵母死是中国古代的一项比较残忍的制度,意思是皇帝选立了太子之后,就要立刻处死太子的生母。这种做法起源于汉武帝,在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时期成为了一项正式的制度,延续了一百多年。我们知道,中国古代长时间是母以子贵的,就是皇上立了太子,等到太子登基,他的母亲会自然成为皇太后,从而享受无比的尊荣与富贵。那么那什么偏偏在北魏会现“子贵母死”制度呢?这要从秦汉时期女人干政说起。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生前无限荣耀,做出了统一六国的伟业,风光无限。可他有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就是没立皇后,也没立太子。不立皇后的原因在于,他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赵姬支持嫪毐祸乱朝政,为此母子关系几乎破裂。不为太子,可能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死去,还在一心寻找长生不老药。正因为秦始皇为后事准备不足,在他突然死后,没人按他的意愿请扶苏继位。赵高和李斯才钻了空子,伪造遗诏,扶立胡亥为帝。胡亥更加暴虐,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汉朝建立后,刘邦接受了秦灭的教训,不但立了吕后为皇后,也立了刘盈为太子。可是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刘邦去世后,吕后掌权朝权长达15年,她的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稳定朝纲的作用。但是吕后私心太重,公然违背刘邦定下的约定,封自己的两个侄子为王,让吕家大权独揽,还大肆杀害刘邦的儿子。这些举措都引起了极大的不满,所以吕后去世后不久,刘室宗亲联系功臣派一起剿灭了吕家,重新确立了刘家的权威。
但是女人干政的现象并没有消失,吕后只是开了个头。汉文帝的皇后窦太后,汉景帝的王美人,就是武帝的生母,都曾经干政,而且非常强势。这些都是汉武帝看在眼里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窦太后有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她自己喜欢小儿子刘武,但是汉文帝喜欢刘启。后来刘启做了皇帝,窦太后又一再要求景帝立刘武为太弟,日后继承皇位。景帝表面应承,暗地里却疏远刘武,最后立刘彻为太子。刘武因此还非常生气,仗着母亲的宠爱,杀死了袁盎等朝中十余个重臣。可是说这一切都是和窦太后的宽纵密不可分的。
到了武帝时,他在晚年遇到了一个小姑娘叫勾戈夫人,为她生了下皇子刘弗陵。汉武帝考虑到,从曾祖到自己,每一辈都是子幼母壮,朝廷被祸乱的情况,所以下决定杀死了勾戈夫人。然后,汉武帝确立了四个顾命大臣还辅佐刘弗陵,分别是霍光、上官喋、金日單、桑弘羊。这样,既保障了朝廷的稳定,又避免了后宫干政。
北魏之所以会有“子贵母死”的制度,是和北魏初年的政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的。
北魏的建立者是道武帝拓跋珪。他即位时只有15岁,当时的北魏刚刚复国,主体还是由很多的部落组成。草原上的物资匮乏,首领的威望和军事才能非常重要。他自己所在的拓跋部,虽然之前一直是各个部落的首领,但并不占有 的优势。有很多部落都不服,反抗过他。
为了拉拢各个部落,部落之间往往是通婚的。这样,拓跋珪的王后刘氏所在的部落非常强大,在拓跋硅年幼时还曾经要致拓跋硅于死地。幸夸他的母亲贺氏提前知道消息,才让人带走了拓跋珪。
拓跋珪深知,想要进一步壮大北魏,就必须要入主中原,他也是这么做的,灭亡了后燕,夺取了河北、山西、山东的大片土地。但是拓跋珪又深知,要想统治长久,就必须将权力集中起来。因此,他实行了一系列巩固权力的措施,例如实行四等爵位,即王、公、侯、子爵,这其实是在模仿中原的制度,提高皇室和功臣的地位,而抑制原来部落里老贵族的地位。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