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有关清宫剧与同类型的小说异常火爆,挑起大家对于真实清朝后宫生活的好奇心。
在繁杂的问题中,有这么一种说法:1911年清朝灭亡后,许多年纪不超过25岁的宫女“终身未嫁”。
很多人就好奇,这些年纪不大的宫女为何孑然一身,孤苦伶仃地老去?
探究这个问题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清宫的“秀女”选拔标准。
女真入关后建立清王朝,从顺治帝开始,清政府规定每三年选择八旗秀女,由户部主持;每一年选内务府属旗秀女,由内务府主持。
通常而言,每三年选一次的八旗秀女,主要充当各宗室弟子的妃嫔、贵人或福晋。每年一次内务府选拔的秀女则会充入后宫,从事打扫等粗活。
据《宫女往谈录》记载,隶属八旗的满人女子长到13岁,内务府就会按照登记花名册送交宫里当差。
一些穷苦人家希望女孩子能早日工作,还主动把她们岁数改小,充入后宫,只求有朝一日能闯出点名堂。
当然,真实历史中的后宫生活不像现在影视剧和小说里写得那样风光无限。一入豪门深似海,更别提进入等级与规矩森严的后宫。
宫里的生活有许多规矩限制,大到吃饭,小到说的每一个字都要十分小心,稍不留意就会受到惩罚,甚至丢掉性命。
这些选入宫里的女子,除了少部分能得到宗室子弟或大内侍卫的垂青,大多数人日常生活极其苦闷。生活上还得省吃俭用,把积攒下的银两寄回家中。
这样的生活,便是今人常说的“枯坐冷宫”。
相较于前朝,清朝政府不强制宫女一辈子都待在后宫。
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康熙十六年,皇帝下旨,凡年龄超过三十岁的宫女可以出宫,尤其父母选择良配。
雍正元年,皇帝下旨,凡宫女二十五岁以上者,可以出宫回家。
从雍正朝开始,这一规定延续至宣统。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爆发,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长达2000多年的枷锁被彻底破除,遗留数千年的封建糟粕,犹如垃圾一般被抛入浩瀚的史海中。
清王朝覆灭后,中国封建史上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犹如被赶出皇宫,辗转居住于北京、天津和沈阳。
连皇帝都要搬出紫禁城,那这些数以千计的太监宫女究竟该往何处?
据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以及相关知情者的回忆,出宫的太监大多数人结局凄惨。
少部分太监凭借多年来积攒下的钱财,继续作威作福。大部分太监则是抱团取暖,居住于京城西郊的几所破庙里。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北京市有关部门遵照党中央的指示与政策精神,给了这些“浮萍之人”一个稳定的住所,每月按时发放津贴。
相较于太监,被遣散的宫女年龄大多不会超过25岁。且四肢健全,身上似乎无任何隐疾。奇怪的是,她们出宫后反而很少嫁人,往后的生活也是颇为凄惨,主要也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就现代人而言,25岁这一年纪顶多大学刚毕业不久,或者研究生在读。对于古人而言,一位25岁还未嫁人生子的女子,已经是不折不扣的“老姑娘”。
清朝末期,特别是慈禧驾崩后,清政府早已入不敷出,没有大张旗鼓地选秀。等到辛亥革命爆发后,这些出宫的宫女年龄基本上都已超过25岁,甚至接近30岁。
古人对传宗接代看得十分重要,大部分有条件的男性都已娶妻生子,那这些出宫的宫女便不会成为适婚男性的择偶对象。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后宫出来的人被社会上不认可。
在许多清朝文人笔记中不难发现,长期得不到爱情滋润的宫女和太监,由于无法正常恋爱,时间长了便会越过禁区,干一些龌龊苟且之事。
这些丑事很多甚至都传到了宫外,让老百姓十分瞧不起宫女太监。时间一长,老百姓就会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这些宫女,那就更别提把她们娶回家。
不过,凡事没有 。 作家唐鲁孙先生在其回忆录中写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些宫女出宫,背着大包袱、小箱子,私财颇丰,她们就找到了如意郎君。
新中国成立前夕,唐先生去拜访这些宫女时,发现她们都已白发满头,却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但这种情况也是“凤毛麟角”,不然也不会被唐鲁孙先生特别写入书里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