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莹:简单说,就是管好自己的章,管好自己的账,强化监督体系,加强公开透明。比如管好章,就是说章不能随便盖。我们当然要救人,但也要救助真正需要的人,具体项目要认真考察后才能批准。其实有些公益组织,肯定也有上当受骗的时候。但遇到这样的事我们就不做慈善了吗?肯定不能,不能对求救的人都带怀疑态度。
反过来想,公众对我们要求高,也是出于公正的要求。
新京报:之前有公众质疑善款去处,比如出现一些贪腐事件。
姜莹:我们都很憎恨贪腐,善款要用到该用的地方,这是底线。一些善款未用到位,确实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且没完全消除。但我们要看到好的一面。比如高铁的修建,出现腐败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高铁带来的巨大正面影响。
新京报:是否觉得大家对公益组织要求过于严格?
姜莹:这些年公益组织走得磕磕绊绊,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好。但与此同时,我觉得社会上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公益环境还任重道远,不是一个简单过程。大家关心这个事业,也需要爱护、扶持这个事业及工作人员。
新京报:之前一些善款去向方面,确实出现过公众质疑,比如说机构提取的份额比重过高。
姜莹:现在的标准是提取10%的比重。按照民政部规定,上年募款额度的70%必须花出去,这里有10%用作管理费,包括机构人员工资、房租、培训、出差、水电费等。应该说这个标准并不高,国际一些公益组织,提取额度达到30%甚至以上。
新京报:大家对管理费其实不是很理解。
姜莹:是。但任何一个机构运行,都必然有一定行政成本。比如你捐了一车衣服,我们总需要有工作人员、总需要雇车拉到被捐助人员跟前,这些都是成本。我们捐助的爱心,不仅仅是针对捐助对象,也有捐助的这个事业,而一项事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一定成本。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