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立遗嘱人群日益年轻化 这堂“生死课程”你能否直面?
时间:2023-04-04 17:31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沫朵
  原标题:立遗嘱人群日益年轻化 这堂“生死课程”你能否直面? 

  谈起“遗嘱”,你会避讳还是坦然?其实,立遗嘱的人群已经越来越年轻——

  近日,《2022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白皮书通过对25万份登记保管遗嘱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10年间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降至68.13岁,立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虚拟财产等新的财产类型被纳入遗嘱。

  一系列数据,折射出人们“生命观”的转变和个人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这堂“生死课”,你是否也能坦然面对?

  直面“生死课”立遗嘱群体年轻化

  “90后”市民小刘第一次有立遗嘱的想法,是2021年与丈夫感情破裂后。在找律师起草离婚协议书的过程中,她想到两个年幼的孩子,萌生了立遗嘱为孩子留下财产的心思。“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提前对财产进行规划,即使自己发生意外,也能避免这方面的纠纷,让孩子有保障。”小刘说,自己已经进行了相关咨询。

  同样是“90后”的熊先生半开玩笑道,自己产生立遗嘱的想法,是因为有“被害妄想症”。“我定居的城市离老家上千公里。前几年父亲做了个大手术,我常常飞机往返两地,难免会想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熊先生说,自己已经通过中华遗嘱库立了遗嘱,“没敢告诉父母,怕他们忌讳。”

  从前,人们总是认为只有老人或面临死亡的人才需要立遗嘱,但如今立遗嘱人群越来越年轻化,其中不乏“90后”乃至“00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在中华遗嘱库,“9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1787人,“00后”一共有357人,立遗嘱最年轻的为17周岁。

  数据显示,不同年龄群体立遗嘱也有不同的侧重。“80后”及年龄更大的人比较传统,立遗嘱大多出于财产安全、家人生活的考虑;而“90后”的关注需求就更加多元化,比如电子遗产、数字遗产;“00后”更加天马行空,对物质的关注显著降低,他们更多把立遗嘱作为一件新鲜事去尝试,认为这是“很酷的一件事”。

  记者发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4.62%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在生前对财产作出安排。

  从避讳到坦然“生命观”在转变

  过去人们忌讳谈论生死,立遗嘱很难被公开讨论。随着立遗嘱人群的年轻化,似乎这种忌讳也有所改变。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群体,他们对立遗嘱的看法各有不同——

  今年78岁的市民徐先生觉得,立遗嘱是件“不吉利”的事,不应该把生死挂在嘴上,不过对于子女较多的家庭,在生命到“最后一公里”的时候,有必要进行安排。“子女比较多的家庭容易在财产上产生一些纠纷,老人最怕的就是自己走后孩子之间闹矛盾,所以安排好后事有利于家庭和睦。”

  “80后”市民曹女士说,自己对立遗嘱的看法,经历了从忌讳到直面。“办公室有个年龄比我还小的小伙子,他的妻子突然心梗,差点没抢救过来。这件事对我的冲击非常大,曾经觉得很遥远的生死大事,突然就摆在了眼前。”曹女士觉得,人都有离开的那一天,只要想通这一点,就不会对立遗嘱有忌讳了。

  “00后”大学生小罗已经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当时父母十分反对,但他自己认为人固有一死,能够为医学发展做些贡献是光荣的事。在立遗嘱这方面他更是坦然,还专门了解过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应该如何处理。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年前,遗嘱服务对绝大多数人来讲,是从未想过的一件事情,现在已变成一件可以摆到台面上讲的事。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单身主义、不婚主义、少子化、空巢化等逐渐为人们所认知,以及除了财产的安排,人们越来越关注情感表达等。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5.38%受访者认为提前立遗嘱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财产纠纷,61.54%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将自己的财产传承给意愿之中的人,42.31%受访者认为有利于家庭和睦。76.3%受访者表示,人们的生命观已经有了明显改变。

  扭转传统观念“生命教育”不能忽视

  如果你要订立遗嘱,会写进哪些方面的内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4.42%受访者要将不动产继承写进遗嘱,53.85%受访者认为知识产权很重要,50%受访者要做好家庭事务的安排,39.42%受访者希望做主自己的后事处理。而在不立遗嘱的原因中,63.46%受访者不知道怎么订立遗嘱,58.65%受访者认为自己财产不多没必要立遗嘱。值得注意的是,56.73%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继承人是独生子女,不需要立遗嘱,但在现实中,因没有立遗嘱而导致的独生子女继承类法律问题已经越来越多。

  记者发现,在推动“生命观”转变方面,已经有平台行动了起来。中华遗嘱库在微信小程序推出“微信遗嘱”,用户可以发送“幸福留言”,以这种方式唤起用户对生命的思考。此外,年轻群体关心的数字遗产、虚拟财产写进遗嘱,也引发了公众的讨论。记者咨询律师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仅有关于遗产继承问题的明确规定,还在第一百二十七条中明确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

  “有人可能觉得这么年轻就立遗嘱,想得太早了。但我认为一点儿都不早,它会让每一个人更加正视自己的人生,更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一位网友的话,道出了年轻群体的生命观。

  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经历疫情之后,自己在更加重视健康问题的同时,也更多地思考了死亡,当真正认识到死亡是每个人都不可预知的必经之事后,自己陪伴老人、孩子的时间更多了,更加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聚,“只有过好平常的每一天,才能对抗对死亡的恐惧”。

  多位受访者认为,在立遗嘱这件事上,应该逐渐推广,扭转传统观念。济南市启明星生命关爱中心主任栾奕认为,不能忽视生命教育的落地。“正常面对死亡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前进行生命教育、认识死亡,可以消除恐惧,并且在必要时从容进行临终关怀。”

  街采

  市民 陈先生

  我不忌讳立遗嘱这件事,但是目前还年轻,觉得没有必要。可能等到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就会思考这个问题,给老人、孩子留一份保障。现在很多人不忌讳谈论生死了,不少老人也会提前嘱咐子女关注自己的身后事怎么处理,这是一种观念进步。

  市民 李女士

  现在人们的生命观有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通过立遗嘱的形式给自己和家人一份保障。对于数字遗产,我觉得也很有写进遗嘱的必要,它虽然是无形的,却记录着我们的人生轨迹,留给在乎的人也很有意义。

  市民 王先生
 
  我今年72岁,对生死话题并不忌讳。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最重要的是过好活着的每一天。我觉得对于一般家庭来说,遗嘱不是特别重要,顺其自然就好。不过对于有些可能产生纠纷的家庭来说,立遗嘱能避免一些麻烦。
 
  微观点
 
  遗嘱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九派新闻
 
  中华遗嘱库目前登记保管的25万多份遗嘱,是经过10年累计下来的。算下来平均每年才登记2.5万多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并不算多。除了中华遗嘱库这一公益项目知名度还不高,与国人对“遗嘱”这件事的忌讳大有关系。
 
  常人立遗嘱,其中最重要的事项,便是财产继承。缺少遗嘱,往往导致家人之间产生遗产纠纷。数十年间,人们见多了在房产、存款、物化财产等方面的继承上,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弟姊妹七大姑八大姨,本可依着遗嘱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末了却因没有遗嘱为凭,至亲瞬间成仇人,争得人仰马翻。诚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继承开始后,可依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则可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一般,遗嘱继承有效的情况下,还优于法定继承。订立遗嘱能更好地尊重被继承人对财产的自主权,可以督促被继承人妥善安排财产,不给家人留下麻烦和后患,某种意义上,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家风。
 
  事实上,回顾殡葬改革的过程,也是人们转变观念的过程。从厚养薄葬,到保护环境,一步步认识到向死而生、生命延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正如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所言,遗嘱是中国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回到订立遗嘱这一事项,国人同样需要更现代、更先进的生死观。
 
  “向死而生”是积极心理暗示
 
  南方都市报
 
  很多围绕遗产的矛盾,都反映出从“人情社会”到“契约社会”过渡的困惑。为了不给活着的人留下太大麻烦,虽然看上去不太吉利,但是立遗嘱变得越来越必须了。对遗嘱的重视,其实是尊重生命的表现。一个人不但可以安排自己活着时的生活,也可以规划自己死后的事,对自己的财产做最后的支配。
 
  “90后”普遍受过更好的教育,一些新的观念开始流行。类似“如果明天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度过”这样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都思考过。答案五花八门,比如完整地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一段时间,或是向一个人表白,为自己的梦想做最后一搏——没有人真的会这样做,因为大多数人都知道,太阳在后天还会升起。
 
  但是,这种对死亡的新的看法,绝大多数时候都会给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向死而生,或者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都会让人更珍惜现在。这次疫情中立下遗嘱的人,很多也都发现自己和家人的关系得到了改善。人们不再斤斤计较,而是彼此更加宽容了。
 
  不管你身体多么强壮,偶尔意识到自己会死这个事实也非常重要。如果每天想着这个,心理也不太健康,那种紧迫感会压垮人的心灵。但是,在清明节这样的节日,不妨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尝试着立一下“遗嘱”,那是你生命中的“重要清单”,或许你看待生活的视角从此变得不同。
 
  网友回复
 
  网友@宜卖萌:我的手机只能被闺蜜继承,否则死后还会社死……
 
  网友@趁年轻就好:年轻人立遗嘱的原因很简单:怕死。
 
  网友@龟龟:父母想立遗嘱,被我拦下了,不敢想那一天。
 
  网友@吴晓晨:防小人,不防君子。
 
  记者手记
 
  越是在乎 越要保护
 
  每到清明时节,我们带上鲜花和祭品,为长眠的亲友扫墓,这是生活中少有的唤起我们对生死大事思考的时刻。我想,面对死亡,每个人都在恐惧和坦然之间纠结:明知人终会离开,但是总怕亲人的离去让我们彻夜难眠,总怕自己的离去留下老人、孩子无所依靠。
 
  或许正因心底最深的在乎,才更有必要用立遗嘱的形式为自己和家人上一道保险。
 
  对于年轻人立遗嘱,不应该被看作“闹着玩”。在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人,比老一辈更加能直面遗嘱问题。他们提早把“身后事”纳入人生规划,以便当意外来临时规避某些纠纷,也增加了抵御风险的信心。对于社会和个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
 
  当然,个人的经历和家庭情况不同,立遗嘱并不是“必须”,无需当成一种负担。不过,采访过程中,有采访对象表示不知道该怎么立遗嘱、什么形式的遗嘱才能真正有效,这也许是很多人有想法但没有行动的原因。对于有需要、有意愿的群体来说,订立遗嘱的过程、方式以及如何修改应该是较为公开、透明的,这还需要更多科普和关注。
 
  如今,许多人不再把立遗嘱看作生命的终点,而是对过往生活的盘点。或许,脱离开立遗嘱这件事,我们也应该常常回看已走过的旅程,感受生命的意义。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