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2年4月24日,美国科罗拉多州,奥巴马仰望星空。
川北在线(www.guangyuanol.cn)11月6日综合报道 悬念没有延续到最后一刻,奥巴马再一次赢了。相当高的投票率,美国人已充分表达了意见。不过,对于美国以外的人而言,人们更关心的是美国新政府的动向。
其实,没有什么比四场电视辩论更能集中展示美国两党对未来的政策关切。四场辩论,6个小时、7万多英文单词的文字记录,从中可以隐约窥见美国人对这个世界的视角和兴趣。美国人忧心忡忡地看着伊朗和叙利亚,也反复揣度与中国的关系应当如何定位才能保证美国人的就业岗位;他们不关心粮食和天气,也不分盟友或敌人,经济才是当下美国人的“大事件”。
最“热”的地区:中东
如果以为当下美国人在地球上最关心的是中国,或者拥有核弹头最多的俄罗斯,那你就错了。
四场辩论提到中国67次,俄罗斯25次,但这依然算不上最关切。当然,美国人似乎也不甚关心自己的邻居,两位候选人在能源问题上提到加拿大5次,而墨西哥仅仅被提到2次,一次是罗姆尼在谈论移民问题时深情回忆,“我的父亲出生在墨西哥的一个美国家庭”,另一次则是他质问奥巴马,为何成千的枪支流入墨西哥毒贩的手中。
他们最关注的地方是中东。四场辩论频繁提到伊拉克(33次)、叙利亚(40次)和伊朗(70次)。此外“中东”本身还被提及31次。
中东颇受关注的国家还有以色列,候选人们谈论了它41次;相应的是,“巴勒斯坦”这个词仅出现1次。
相对前任总统小布什,奥巴马在四年任期内明显执行了相对温和的中东政策,这期间获得了他最引以为傲的外交和安全领域成就:结束伊拉克战争以及击毙本·拉丹。
但罗姆尼也因此批评奥式外交过于软弱,经常“巡回致歉”,“下意识在盟友与敌人间保持同等关系”。他甚至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无可致歉(No Apology)”,其中引述影星史泰龙的话称,“我认为美国道歉得太多了。”
辩论中,针对罗姆尼的批评,奥巴马称罗姆尼对外交政策的谈论每一次都是错的。奥巴马嘲笑罗姆尼曾经将俄罗斯称作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称这是要让美国的外交政策回到20世纪80年代。
罗姆尼的确怀念由杜鲁门、马歇尔和艾奇逊等人建立起的“全新的由美国来实施 性领导的国际秩序”,并将这种新秩序在当下的核心阐释为:积极融入与参与全球事务;积极推行美国与西方价值观;实施对美国与盟友的共同安全保护。
但相比起中东和中国话题——还有阿富汗(55次),似乎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被遗忘了。美国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号称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印度以及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最重要的敌人朝鲜和古巴,四轮辩论中被提及的次数均为1次。
印度媒体抱怨自己的国家在美国大选中“消失”、“零提及”,但这并不准确。在第二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中,奥巴马抨击罗姆尼的税收改革政策,称该政策的确将带来80万个新工作岗位,“问题是这些工作将在中国,或者印度,或者德国”。
如果单纯按国别来统计,候选人提及最多的国家也不是70次的伊朗,而是美国,318次。
中国,中国!
尽管以出现次数统计,“中国”在此次选战中屈居“伊朗”之后,但毫无疑问,中国议题和中美关系是美国人的世界观中最受瞩目的部分。
但与以往不同——如果说在尼克松时期,人们辩论是否应当同中国建交,在克林顿时期,人们辩论美国应如何应对中国崛起的不确定性,2012年的美国人在看待中国时似乎只围绕一个议题:经济。
辩论中,双方提及更多的是汇率(14次)、市场(19次)、贸易(34次)和企业(78次)。当然,“经济”本身被候选人们谈论了101次。
这个数字很高吗?不,更高的是“工作”,234次!
截至2012年10月,美国 公布的统计数字中,失业率仍然高达7.9%,失业人口约1480万。因此,中国议题似乎沦为了美国经济和就业等问题的外化与延伸。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峰在分析这次选战时发现,双方候选人在中国问题上似乎找到了共同点:比谁对中国更强硬,这甚至成为了双方捞分的选战资源。“往年往往是一攻一守,即在野党攻击执政党,但执政党就既有的对华政策进行解释辩护,但今年难得见这种分野。双方都在质问,是谁丢失了美国的工作机会?谁在中国投资了?”
如果说奥巴马及其政策团队对中国采取的态度是接触、防范和遏制,罗姆尼作为反对党,语言则更加
无所顾忌,“博噱头”的意味更浓。罗姆尼的政策顾问Aaron Friedberg直接把中国称作扩张者、挑战者。
但在最后一场电视辩论中,罗姆尼的声调明显软化。他在指出中国的威胁之余,也相信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让美国有机会与中国建立更大程度的协作关系,并把中国作为一个 性的伙伴。
惟一难以收回的话是罗姆尼再三向所有选民大声 的:他上任的第一天就会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是的,罗姆尼已经很难收回这句话,”中国美国商会主席狄安华(Ted Dean)说,“但如果你去看一下美国的法律,仅仅宣布中国是汇率操纵者,这事实上不会导致特别的行动……我们并不同意说中国操纵汇率,在这点上我们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事实上,即便罗姆尼当选,而且也这样做了,也不意味着中美两国贸易战的立即开始。1994年克林顿政府曾经成功地(也是惟一一次)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标签,此后,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曾宣称要这样做,但始终没有成功。
很多受访人都提醒说,不必把选战时激烈的言辞太当事,但几乎所有的受访人也都对过去四年中美关系走势评价黯淡。除了贸易摩擦不断,中美两国在气候谈判、朝鲜问题、伊朗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国际议题中合作也并不顺畅;随着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实施,在南海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上中美两国的战略互疑也在加深。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刁大明分析称,民主党总统配以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这样的“配置”之下往往中美关系摩擦较多。“上一次很差的时候是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后六年,对华消极提案达到了历史峰值。”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他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撰文称,如果罗姆尼胜选,中国领导人很有可能与他“握手言和”,而竞选期间的粗粝言论会“随风而去”;但如果奥巴马连任,当前美国的“亚太战略”持续,则两国在南海等问题的分歧有可能加深,会对中美关系不断带来挑战。
在战略和安全话题以外,中美经济关系上,受访人普遍更为积极。狄安华说:“尽管在两国之间有政治上的障碍,有风险,但我觉得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些障碍对商业施加负面影响,这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关心经济,不关心天气
谈及美国人的世界观时,以党派分野未免失之简单。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介绍说,大家普遍认为民主党对国际纷争更包容,更希望和平对话,用外交方式解决争端,但是另一方面,由于重视“人权问题”,所以实际上动武的情况不少,比如克林顿的科索沃战争,肯尼迪的越南战争;另一方面,共和党更强调推行美国政治、经济体制和价值观,强调军事准备的必要性,鹰派色彩比较浓,但是具体政策上有妥协性,比如尼克松促成中美建交。
“理念和实践是有差异的,主要还是要考虑具体情况下的美国利益。”在后冷战、后反恐的年代里,经济为王。
相比外部世界,美国人更关心的的确是国内议题。四场辩论中,候选人提及“移民”21次,“教育”54次,“能源”69次,“赤字”72次,“医保”91次,最让人揪心的话题显然是“税”。双方围绕如何减税、为谁减税等议题反复攻防,“税”被提及277次!
将镜头拉伸到世界范围内,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人关心全球很多事务,但美国人并不关心气候变化。在四场辩论中,“气候变化”被提及的次数是0。
这让环境主义者们忿忿不平。环境网站“中外对话”的美国项目副主编科瑞恩·普提尔撰文称,这是1984年以来,美国大选中候选人首次对气候变化问题完全沉默,只字未提。“气候变化从值得辩论的严肃话题神奇般地变成了无人关心、被人踢来踢去的政治皮球。”
四年前,奥巴马的演讲语录“拯救世界”、“减缓海平面上升”在此次竞选中像是一个遥远的笑话。
而罗姆尼也早在自己的书中表态,并不确定人类行为造成了多大程度的全球变暖,而“单边的美国管制与排放交易”只会严重削弱经济增长,并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与奥巴马大幅补贴新能源产业的想法不同,罗姆尼认为美国应当在昂贵的世界降温措施前暂且停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说,即便要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也不能让美国置身不利的经济处境。
选举结束,白宫、参众两院的结构都没有变,奥巴马还将在白宫呆4年。庆祝过后,他最棘手的问题不是伊朗核问题或叙利亚危机,而是美国近在咫尺的“财政悬崖”。
美国人的世界观,短时间还将围绕经济布局。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