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瞬间夺走了云南昭通镇雄县46位同胞的生命。救援力量紧急行动,遇难者名单逐一公布,转移安置有序进行,给生者以温暖,还逝者以尊严。然而,面对如此沉重的生命代价,能否采取措施让人们远离灾害的威胁和伤害,关系生者安危,关乎社会稳定。
尽管天灾难料,但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当降水、坡陡、预警“真空期”、未发生过地质灾害、未被列入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多个因素叠加,灾害发生的危险就会大大增加。毫无防备的村庄惨遭滑坡之灾,暴露出地质灾害防治的薄弱环节,也促使人们深入思考防灾减灾和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进步的确提高了人类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只有更好地认识自然、顺应自然,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才能减少灾害、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保护我们的家园。
灾害的预警防范可以避险一时,而让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符合生态要求,却可以在更大时空范围内减少灾害损失。许多因生态恶化导致的严重灾害一再昭示,违背自然规律、透支生态成本的发展模式一定会在未来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短时间内难在“GDP账本”上表现出来的生态效益,实际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效能,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是在告慰罹难同胞,也是在创造美好未来。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