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岳池县酉溪镇学堂沟村的脱贫“逆袭战”
时间:2016-04-20 12:02   来源:广安日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4月18日,天气晴好,酉溪镇学堂沟村村内酉溪至兴隆公路旁沿线约3公里的藕田里,已依稀长出片片嫩绿的莲叶。几个月后,一望无际的莲叶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荷花,将形成一道独特的美景。

  “学堂沟村是省级贫困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今年7月荷花盛开的时候,村内将隆重举办首届荷花节,以此打响乡村旅游这张‘名片’,并借势将村里的莲藕、蔬菜及其他土特产推销出去,进而加快全村的致富步伐。”面对记者,该村党支部书记方斌信心满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村内私营经济活跃

  “种莲藕只是近几年的事,若说种蔬菜,我们学堂沟村的历史可久了。”方斌介绍,学堂沟村有6个村民小组、1200人,但耕地仅有742亩,除去近年来村上修公路所占耕地,已不足700亩,人均耕地不足0.6亩。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堂沟村尽管人均耕地不足,但村民的日子过得却比周围其他村都要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村内的私营经济活跃。

  方斌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土改”后,学堂沟村被命名为红土地村,所谓红土地,就是指土质多呈红色,不肥沃,产出少。在当时,若土地贫瘠、耕地少,人们的生活是很难有保障的。但聪明的学堂沟村人却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1组因地处酉溪河畔,水源方便,村民便利用自留地培育菜苗,通过赶转角场卖菜苗获得收入;2组的木匠多,便做木箱卖,那时,木箱是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木箱总是供不应求;3组从事豆糠的加工和贩卖,收入也不低;4组的人多擅长捉鳝鱼,每天一早提着空鱼篓出门,回家时鱼篓便是沉甸甸的,赶集日拿去卖,赚得可不少;5组广柑多,经济收益颇丰;6组主要从事体力活,方圆数十里,那些抬电杆的,则多是他们。故那时,学堂沟村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组的秧秧,2组的箱箱,3组的豆糠;4组捉黄鳝,5组多广柑,6组抬电杆。”

  延续原有生活方式

  全村经济逐渐落后

  转眼进入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外出务工,逐渐成为西部农村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方式。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就已尝到甜头的学堂沟村村民大多习惯地延续着原有的生活方式,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学堂沟村的危机也渐渐袭来:

  皮箱取代了木箱,做木箱的木匠失了业;农村养猪的散户少了,规模养猪场需要的饲料不仅量大,而且均来源于正规厂家,配方复杂,量少、成分单一的豆糠贩卖自然被淘汰;农村电鱼、闹鱼的多,田里的黄鳝几乎绝了迹;广柑品种落后了,果树也疏于管理而生虫了、枯死了,村里原来的广柑窖或垮掉了,或塞满了泥土;随着农村电网的全面普及,抬电杆的业务也没有了。

  1组相对幸运,村民们依旧依托酉溪河,继续从事蔬菜育苗,但由于村内的公路、沟渠等基础设施落后、未配套,便始终停留在“背篓经济”的水平。而此时,尽管村内已有不少村民开始外出打工挣钱,但全村人均纯收入与其他村相比,差距甚远,最终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成为全县重点帮扶的后进村之一。

  如何快速脱贫致富、摆脱后进,一时成为学堂沟村人的强烈梦想。

  政府引导规模发展

  贫困村脱贫“逆袭”

  学堂沟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后,村公路、沟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进村,镇党委政府一方面调整村级领导班子,推举能人,一方面组织仍在从事蔬菜种植的村民外出考察学习,适时扩大种植规模,更换优质品种,引进大棚种植,促进村内的蔬菜种植提档升级。

  方斌介绍,截至2015年,全村蔬菜规模种植面积近200亩,规模种植户20余户,户均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

  莲藕种植则是村内的另一特色产业。2012年,该村引进业主连片种植莲藕200余亩,年亩产莲藕2000公斤以上,亩产值可达1万元。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女邦网 IT人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