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重庆市渝北区大湾动物检查站来邻水交流动物检疫工作先进经验。
11月25日,邻水县环保局和渝北区环保局在重庆市渝北区就环保工作合作机制进行对接洽谈。
近段时间以来,渝邻双方合作不断加深。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川渝两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释放,今年川渝签署“1+10”合作协议,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邻水县抢抓机遇,聚焦川渝“两地四方”共同利益,积极创新举措先行先试,推进川渝“两地四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融合发展、生态环境共治共享,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
生态共建 绿色发展
11月8日,邻水县与重庆市渝北区、长寿区、垫江县“两地四方”联合发布《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倡议书》:坚持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使命,携手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示范区。
据了解,“两地四方”将联合开展环境治理,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执法监督,加强跨界污染或突发事件联合处置,严肃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全面取缔肥水、网箱网栏养鱼等污染源,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目前,邻水已关闭121家餐厨垃圾养猪场,完成68户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建成7个乡镇垃圾处理中转站,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合作中,双方将强化监测预警,加强重要控制断面和排污口水质监测,推进大洪河、御临河等河流水情、水质信息监测,建立防汛预警机制和通报制度。目前,邻水已设立56个区域性噪声监测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示范片7万亩次,完成37家制砖企业降尘系统建设和29家矿井废水的治理工程。
据介绍,“两地四方”还将共同推进生态建设,探索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共筑天蓝、地绿、水清的长江上游绿色生态长廊。目前,邻水正大力实施三山、两河绿化行动,深入开展“两河”(大洪河、御临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专项整治,全面启动华蓥山东麓生态修复保护与旅游开发,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确保生态建设卓有成效。
基础共建 互联互通
“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过,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将成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新的增长点。”这是邻水决策层的共识。
基于这样的共识,邻水县主动作为,抢占川渝合作高地,加快与渝北、长寿、垫江等毗邻区县的对接合作,着力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两地四方”共同规划建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时序、建设标准,形成与周边机场、港口、轨道等的无缝衔接,实现两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畅通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打造1-2小时交通圈,为实现渝邻融合发展奠定交通基础。目前,邻水正加快跨区域公路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邻水高滩至渝北兴隆等跨区域公路、华蓥山天意谷旅游通道、东槽南北干线,努力推进G350公路邻垫段、S202邻水境内段公路新改建工程建设,加快毗邻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合作中,双方突出园区建设一体化。立足各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两地产业共融。共建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邻水与渝北区共同出资,共同组建工业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建设合作园区,共同招商,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渝邻双方通过园区共建,把邻水的潜力和优势与渝北等地已形成的基础更好地结合起来,推动产业深度合作,实现投资持续扩大,利益深度融合。
全面合作 资源共享
日前,记者从邻水县旅游局获悉,邻水和重庆相关部门正在对接,指导两地旅行社将统景温泉旅游景区、统景印盒李花生态旅游区、天意谷旅游景区、白龙峡旅游景区纳入旅游线路,共同打造两日游、三日游线路,协调两地景区密切合作,实行一票通制度,实现资源共享。
这只是渝邻合作中致力于资源共享的一小部分。
据了解,在“1+10”合作协议框架下,邻水县分别与渝北、长寿、垫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动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注重资源互惠共享,纵深推进“两地四方”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