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家谈语文启蒙教育创新:有兴趣才能学扎实
时间:2021-03-11 10:20 来源: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青青
原标题:国学名家谈语文启蒙教育创新:有兴趣才能学扎实
最近几年,《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的热播让“古诗词热”持续升温。让孩子从小接受古诗词熏陶,塑造独特的气质修养,成为一种新时尚。如何让孩子从低龄阶段就爱上古诗词、爱上语文学习,是启蒙教育界行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冬至日,一组糅合实景、诗词、乐律等多维元素的「把国学唱成儿歌」系列短片上线,制作方大力教育旗下的“瓜瓜龙语文”团队,别出心裁地将古诗词改编成旋律优美的儿歌,辅以国学名家通俗易懂的讲解,令人耳目一新。
传唱古诗词的尝试,目的是增加学习文学经典的乐趣。正如中国作协名誉主席王蒙在采访中所讲,“我现在熟悉的唐诗里边,大多是13岁以前背的。”在启蒙阶段就接触以古诗词为代表的文学经典,是为了尽早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而给经典古诗词谱上朗朗上口的曲子,让孩子们能够唱出来——这一启蒙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
做好启蒙教育,还是要从启发孩子的兴趣抓起。
诗歌为伴 让孩子爱上语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一群身着中国古典服装小朋友,在故宫的初雪中轻声吟唱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充满着别样的意境之美。这个出自「把国学唱成诗」短片的场景中,孩子们仿佛穿越回古人抒发心志的年代,身临其境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普遍认为,一个人学习古诗词,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多背,但对于幼儿来说,词句晦涩难懂,枯燥的反复读诵,让孩子识文不识义,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
从先秦时期开始,诗词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而我们习惯称之为“诗歌”,是因为古代的诗词都是可以吟唱的,不仅讲究押韵,还有品质、有对照,有很强的音乐性,具备世代“流行”的条件。
将古诗词融入现代语文启蒙,适当改良很有必要。比如「把国学唱成儿歌」系列短片采取“浅出深入”的办法,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浅出,是指借鉴古人的做法,把古诗词改编成儿歌,既适合当代孩子传唱,也利于文学经典发扬光大;深入,是指启蒙教育行业通过创新,利用现代技术将诗词的画面感、精深的解读串联起来,方便孩子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对于小朋友来讲,学习语言和故事,其实首先要努力让自己喜欢它,爱上它。”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对这种用古诗改编儿歌的做法表示认同,“让小孩子带着一种喜爱的心情去学习,是不会有任何鼓噪的感觉。”
实际上,这组广受好评的「把国学唱成儿歌」系列短片,已经是“瓜瓜龙语文”出品的「唱诗班」系列视频的第二季。此前推出的「风光唱诗班」活动,在北京天坛、山西鹳雀楼等中华文化诗词地标,让孩子们着古装唱原创古诗儿歌。这些大胆的尝试,让孩子和父母都能从中受到感染,把启蒙教育变成全家人的启蒙,增强了孩子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
从兴趣入手 培养孩子文化修养
在国学专家看来,做好语文启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诗词教育也是语文启蒙阶段的重点。另一方面,诗词作为中华文化中文学经典的代表,在启蒙阶段就让孩子学习传唱、诵读,可以尽早培养孩子们对于文字、文化的美感的感受力。
“诗词对每一个孩子来讲,是唤醒母语感知能力的捷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评委郦波在接受“瓜瓜龙语文”的采访中提到。处于2-8岁的幼儿,正是培养语言基础的黄金时期,利用好这个宝贵的启蒙阶段,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通过传唱诗词儿歌的方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中华美德,塑造文化修养,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
近年来重拾文化自信的呼声日高,国学专家们也在努力推广文学经典。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就认为,中国古诗在音乐上朗朗上口,文字简洁明快,适合孩子学习。“诗词有灵秀之气,背后又有丰富的哲理,当一个人思考诗词的灵秀之气时,就会把这种气质纳入自己的人生修养中。”蒙曼说。
王蒙为「把国学唱成儿歌」担任诗词讲解后,深有感触地说:“阅读诗词,增加了(人们)对世界美好的感受,增加了感受的能力、描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也增加了对语言的兴趣,对万事万物的兴趣。”在创新中丰富语文启蒙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让孩子在兴趣中真正爱上语文学习。
做教育,任重而道远。要兼容并济,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走得更远。做好中国的语文启蒙产业,在文学经典与中国孩子之间搭起传承的桥梁,让 的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李锐)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