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悲鸿 不是我想红 是国家让我红
徐悲鸿
文/周序雨
出生便被时代所裹挟
徐悲鸿出生于1895年,这一年,清王朝重金打造的北洋舰队在威海卫被日军全歼,从此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的失败,同年,更加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于松筠庵会议,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史称“公车上书“,清王朝岌岌可危、风雨摇坠......
而此时刚刚出生的徐悲鸿 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画笔这样看似和革命时代没有什么大关系的工具,和这个风云动荡的时代联系在一起,并且横跨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四段历史时期,被时代层层加码,成为近现代画家之中最为 的艺术人物,也是出现在课本插图中最多的艺术人物,如果问及当代青年最为 的几位画家,那么徐悲鸿的名字,一定位列前茅。
徐悲鸿出身于一个画匠之家,但是早年生活却十分贫苦,可见父亲徐达章的艺术造诣和商业头脑远不够给家庭创造一个优渥的经济环境,但既然是出身自艺术家庭,儿时的文艺青年徐悲鸿自然是耳濡目染,对艺术表现出十足的兴趣,一边成长一边苦学绘画,而真正给他打下日后艺术底色的,却是当年他出生之时,率领众举人“公车上书”的康有为。
晚晴时期
1915年,20岁的年轻人徐悲鸿只身来到上海,在这里他进入了震旦大学,一边学习法语,一边开始接触各路绘画大师,这其中有一位颇具政治影响力的人物,那就是康有为,不知是对康大师艺术造诣的崇拜,还是对其政治影响力的攀附,徐悲鸿将康有为“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艺术观念奉为至理信条,从此算是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笔墨精神彻底划清了界限,开始大胆出新,向着写实求真的路径上靠,由此看来,后世对徐悲鸿笔墨情韵的批判,应该也是有此埋下了伏笔。
埋下伏笔的不仅有艺术思想,还有社会思想,从日本归来的徐悲鸿,在北京任教时期,饱受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并且频繁的与蔡元培、陈师曾、鲁迅等名人大咖接触,思想愈发“左”派,像这样的一位年轻人,是完全不屑于潜心研究传统笔墨的,他要做的,是大刀阔斧的“中西结合”。
但是,从这时候开始,徐悲鸿的一生,注定不会只有一顶艺术光环,他身上背负的政治和时代光环,后期会远明亮于自己的艺术水平。
徐悲鸿与蒋碧薇
北洋时期
徐悲鸿1919年在北洋政府的资助下,带着富家千金蒋碧薇一道前往法兰西留学,原本出身贫寒的小子,摇身一变成了背负国家希望的艺术人才,在这里,他开始接受真正系统的西方绘画教育,时间长达八年,好在勤奋的徐悲鸿着实是充实的利用了这八年的宝贵时间,学到了一整套欧洲传统学院派的写实技法,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总结,终于著成了立足后世的秘籍,这位根正苗红的海归,拥有了令人羡慕的头衔——
中国最早形成体系的西方美术教育者;
中国绘画步入现代并建立能够与西方艺术接轨的现代教学体系的奠基者;
“中西艺术完美结合的大师”;
民国时期
1927年,这一年南昌起义爆发,康有为去世......32岁的徐悲鸿从法国返回中国,此时的他手握正宗西方艺术学成归来的大宝剑,发奋要用西方艺术的新体系改造传统的旧艺术,与田汉、欧阳予倩一起组织“南国社”,奉行“求美、求善之前先得求真”的“南国精神”。
但是和平的环境没有持续多久,1931年后,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徐悲鸿展现出了一个国字号艺术家应有的担当,先后创作出《九方皋》、《徯我后》、以及被印在学生课本插图的《愚公移山》等极具现实主义色彩的画作,尤其是在那样的一个动荡危亡的环境下,这样的艺术作品的出现,自然会受到社会和政治的层层渲染,有了国家赞誉的背书,徐悲鸿近现代艺术大师的名头自然是更加熠熠发光。
愚公移山
新中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除了画家身份之外,又被赋予了众多社会身份,他在自己的行政工作之外,仍然取道社会,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直至1953年去世,周总理前往吊唁,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奔马图
艺术造诣
纵观徐悲鸿的一生,抛开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活动暂且不说,究其艺术思想,似乎是在一边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毫无保留的投身西方绘画,一边又在不停的翻开老祖宗所留下来的总结,例如他在南齐谢赫所提出的中国画“六法”论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绘画的艺术法则提出了在素描创作上应遵循的“七法”,这种“中西结合”的万年不变汤药,总让人会产生创新过度但美感不足的感受。
九方皋
历史开创
但不可否认的是,徐悲鸿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先行者,他赶上了一个能够让其自由发挥的时代,赶上了一个白板一样的时代,不同时期国家名誉的背书,能够使他在阻力尚小的环境中将西方写实立体主义与传统中国笔墨精神进行试验的融合,就像是在一间长时间没有阳光照进来的屋子中,被人打开了一扇窗......所以我们只能说,书画的技术不等于艺术,有了政治色彩的作品,已经不再是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了。
备注:以上观点为笔者经与大愚先生交流整理而得,并不直接代表大愚本人观点。
大愚,号虚空,中国传统笔法、星云图创始人。其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是致力于探索与书画有关的笔墨学者;喜明代徐渭之风,研究黄宾虹“五笔七墨”独特画风,探索传统笔墨与宇宙星云的碰撞、开创星云图国画风新领域; 其代表作有:18米惊世长卷《新富春山居图》、12平方米巨幅《万壑奇峰图》、传统笔墨《拟黄山汤口》《秋鸿》,创新星云图系列《十方空间》《创世之柱》《迷踪》等。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