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纯携手《羊城晚报》关爱红色革命老区江西吉安青原留守儿童纪录
早就听说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古代文人骚客辈出,从文天祥、杨万里、解缙,到近代李作鹏、曾山等,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也抵挡不住现代商业文明的前进,土地里微薄的收入早已缚不足年轻人追梦的脚步,20多年以来,这里成了沿海工业商业的劳动力输出地,久而久之也逐渐形成一支庞大的出外务工团体。
父母外出打工原因有千千条,但留守儿童选择只有一条“无奈地留守”,在这个暑假,我有幸参加了由星纯创始人复馨先生赞助,广州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主办的民间首届“关爱留守儿童,从身边做起”爱心公益行动即夏令营的探访活动,与羊城晚报记者们一起来到这个红色革命圣地寻访这一群“无奈的留守儿童”,来走进他们的世界、、、
7月20日下午,我们一行从广州出发,走赣粤高速,一路向北,走进红色革命老区江西吉安,看望那些父母在外打工,被留守在家的孤单儿童。
到达吉安时已经是半夜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们找到当地政府,老区干部很热情,指派了一村干部做我们向导,我们来到了一个村子里,采访的第一个留守儿童家中。哥哥旷帅今年9岁,弟弟旷乐6岁,兄弟俩都曾是在其出生后不到一岁,爸爸妈妈就将他们留守在老家,任由爷爷奶奶看护,在“没有父母”的日子里,过着被留守的生活,只有在每年的春节或年中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父母才跑回来小聚一下。
(被离开土地,被商业化、被无奈而留守的小哥俩)
环顾他家住房,就知道‘家徒四壁’的注解是多么贴切,也大概知道为什么他们家的父母要出去打工。爷爷七十大几了,且身体一直不太好,6年前就行动不便,已卧床4个年头了,这几年所有的农活和爷爷的生活起居都是由奶奶一人承担。兄弟两很懂事,每天都帮着奶奶做家务,照顾行动不便的爷爷。
告别矿帅、矿乐两兄弟,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另一个留守儿童家中。谢家伟,刚刚参加完今年中考,正在家准备着下半年入学。
(虽有英雄称号的父亲,但仍被孤独留守且有点茫然的家伟)
对于谢家伟,他是在出生1岁的时候就被留守老家的。生活总是这么捉弄人,03年冬天的一个深夜,父亲(深圳宝安区龙华镇防暴队队长)在与歹徒(2个抢劫犯)搏斗的时候,不幸被砍伤。那年的冬天,因此便获得“英雄”这样一个称号。为了生活,母亲也外出打工了,去了东莞那边一个远方亲戚办的厂子里工作。
父母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够回家团聚一次,只能在暑期活寒假的时候去看完父亲和母亲。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去年暑期在父亲那里的时候,很后悔和爸爸发生过争执。其实,在他心目中,父亲永远是最棒的。他的梦想是在以后也能够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警察。
(从小很懂事,虽被留守,但发奋努力中考全区第一的子儒)
当天的下午,我们顶着炎炎夏日,来到了另外一名留守儿童家,易子儒。奶奶在田地里种了西瓜,热情的拿着种的西瓜款待我们。尽管没有冰箱,但是用地下井水浸泡过的西瓜,特别冰凉。
说起孙女,奶奶非常的骄傲,子儒刚考上师范定向生,读完5年就可以分配工作了。5年后就能成为一名教师,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易爸爸是在08年外出打工的,作为一名铁路工人,常年出门在外,跑遍全国各地,进行铁路的修建。母亲2年前带着10岁的弟弟去了青岛工作。小子儒在父母刚离开的时候,经常会梦到爸爸妈妈回来了又走,醒来后就会哭。从小懂事的她,跟着奶奶生活,经常会帮忙洗洗衣服,扫扫地。有一次,子儒感冒了,爸爸当时回来几天,子儒都不敢说,怕爸爸担心,后来等爸爸走了之后才给奶奶说,奶奶特别心疼。易子儒越长大越懂得父母的辛苦,更理解父母,这让我们大家也特别欣慰。
(从小就操持家务的马若兰与弟弟、爷爷奶奶合影)
傍晚的时候,我们采访了当天的最后一个留守家庭,来到了马若兰(10岁),马仁杰(6岁)姐弟俩的家。去年,马若兰小朋友上完一年级,来到广州,父母在夏茅小学办理了初步的转学手续,当时虽然取消了外地学生借读费,但是学校还是要交一万三千元捐资助学费,占去了夫妻两人收入的一半,并且上学放学的路上需要途经车水马龙的夏茅客运站,而夫妻两人都无法接送,更让人不放心,因此不得不放弃,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这两个孩子的爸爸每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由于长时间不在家缺乏沟通,每次春节回来的前两个晚上和孩子之前交流的很少,只是一起看电视,看完之后也不知道说什么。后面几天熟悉了之后,又要分开,让他们一家人都很无奈。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