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当代钧瓷:超越传统还是末路狂欢?(2)
时间:2012-08-10 23:46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现在科技如此昌明,为何我们对着几百年前老祖宗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只能“望瓷兴叹”?一个客观的原因是,很长时间,我们都找不到当年宋人烧造青瓷时所用的瓷土原料,而这正是破解钧瓷之谜的关键。前几年,我在钧台窑遗址的附近寻找到了当年钧瓷釉料土层,它看上去就是非常不起眼的土料,但成分属于高硅低铝,正是让人朝夕期盼,能够解开宋代钧釉之迷的釉原料。经过反复试验,2005年,我们用这种釉原料成功烧制出了堪与宋官窑器皿釉色相媲美的天青和月白釉,可以说,这次试烧成功,标志着在断代几百年之后,宋钧瓷的烧制技艺的真正复原。但是,这种原料也有“弊端”:它不太好烧,烧成工艺不容易掌握,所以仍在试验阶段。

除了原料,当代钧瓷的工艺水准也和宋朝有差距。我觉得主要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当代匠人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用工业颜料取代自然“窑变”的做法非常普遍,这样做出来的钧瓷充满浮华之气,经不起历史的考验。而钧台窑的匠师,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和他们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分不开。“宁要一件好的,不要十件坏的。”这样的精神,现代人太缺乏了。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

审美力低下让当代钧瓷走上没落之路

当代钧瓷和传世钧瓷,我认为两者间几乎没有可比性。古钧瓷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都远远超越当代钧瓷。同样是一把泥巴,传世钧瓷做出来的是艺术品,当代钧瓷却恶俗不堪。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赶不上宋代,而是因为我们的审美远远未达标。

举个例子:钧瓷的特点是釉面颜色大气粗犷,器型浑圆线条简洁。而许多当代钧瓷,却硬要将一些生硬的艺术表现方式套到古朴素净的钧瓷身上,让瓷器变得花里胡哨、过于复杂,反而削弱了钧瓷原本大气磅礴的美。比如过去的香炉,强调的是形式的简略,不求装饰。现在却有人故意在香炉上设计细碎的窑变,让釉面变得极其破碎,效果并不好。

据我了解,目前很多做钧瓷的人,根本就是农民企业家,很多钧瓷制作团队里,你甚至找不到一个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钧瓷之美。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审美水平凭直觉去做,出来的东西自然奇丑无比。同时,大众的审美水平也很低下。两方面的因素互相影响之下,你想要找件稍微讲究些的当代钧瓷作品,都很难。

和传统钧瓷曾经创下的辉煌相比,当代钧瓷正走在没落之路上。究其症结所在,是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的。我们缺的不是技术,而是审美。古人对钧瓷烧制技术的理解还十分原始,很多时候还依靠偶然的窑变,而今人已经能主动控制窑变。尽管如此,今天的工匠们,大都对色调搭配、彩斑应用这些问题缺乏基本的审美能力,在不适合的器型上用不适合的色彩展示钧瓷,自然效果不佳。所以,要想使当代钧瓷达到更高的艺术水平,只有一个办法:让综合素养较好的人来接手,提升陶艺师群体的审美训练和文化素养,否则当代钧瓷永远无法走上精品的高度。

在我看来,优秀的当代钧瓷首先应该有设计美感,造型大方,窑变不必过于追求细碎。同时,应该既有传统气息,又贴近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传统的东西一定要走进生活才有生命力。传世瓷今天看来是艺术品,但在当年也只是生活用品。我们只有把当代钧瓷做成生活用品,才能真正把浓郁的中国传统气息继承下来。

在这方面,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的当代瓷器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从业人员的总体素养比较高。我曾见到过日本陶艺家设计的现代瓷器,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茶具,风格很接近钧瓷,但漂亮得多。相形之下,中国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的是饭店里白花花的粗糙瓷器,审美根本无从谈起。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