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 铜器佛像 > 正文
藏传金铜佛的分类和辨别知识
2010年11月09日 18:26 新浪收藏
藏传金铜佛像,分为上师、本尊、佛母、佛、菩萨、罗汉、空行护法等7大类。由于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被尊奉为本师,故将释迦牟尼佛单列于卷首,合为8种。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一般为庄严妙好的丘形,头饰螺发肉髻,宝珠顶严,身着通肩或袒右式袈裟,以诞生、成道、说法和涅槃四相较为常见。上师像多是依据高僧生前的相貌、习俗和功德进行塑造,因此各具形象特征和标识。祖师像分为般若部、秘密部和菩提道3部分。般若部主要是二圣六严等印度佛教祖师及其弟子,一般呈比丘相,多呈坐姿,内裸身,外着通肩或袒右式的僧衣,手印多为辩经说法印、与愿印、施无畏印或结禅定印;秘密部是通过苦行修炼而获得神通的大成就者,如米拉日巴、费卢波等,既有裸身者,亦有身着僧衣者,大多坐于兽皮之上,或乘骑猛兽,立相有展立或舞立姿,手执器杖标志,姿态多样;菩提道以藏传佛教祖师系统为主,各派祖师均穿戴具有本派标志的衣冠服饰,如宁玛巴戴红色莲花帽,噶玛巴戴金缘黑帽,萨迦巴戴俄尔帽或圆顶有耳的风帽,清中晚期还流行将帽带在冠顶前束结的式样,而格鲁派上师则戴黄色通人冠,出家身份的祖师像大都内着坎肩、僧裙和袒右式袈裟,外披僧氅,结跏端坐。其中造像数量最多的是莲花生和宗喀巴。一些祖师像的台座上还镌刻像主法名、造像功德主名姓或吉祥颂语等,这无疑为祖师像的定名提供了依据。
藏传佛教各派由于教法的差别,而对诸本尊有着不同的供奉和修法上的侧重。无上瑜伽修习所依止的本尊并非一般的宗教神祗,而是代表着不同的宗教理论和修法,因此成为藏传佛教造像中 象征意义的造像题材和艺术形式。其造型复杂,多为双身合抱的形态,蕴含着“悲智双运”的佛教理念,同时又表示对世俗的超越。由于本尊题材的造像多作为修法观照的对象,故大多制作得严谨而精细。本尊像在民间流传较少,传世品以大威德金刚、密集金刚和胜乐金刚等较为习见。佛母指出自五行真性的五部之佛母,但这个“母”并非指人,而是喻指佛菩萨的智慧。其形象都是女性,多为寂静形善相,但也有少数呈愤怒明妃相。度母属于佛母部分,多以化身显现,一般为二十一相,以绿度母和白度母最常见。度母的相容和身容与佛母并无显著区别,即头微侧倚,发作半攒。溜肩蜂腰,高乳丰臀,天衣绸裙,佩饰璎珞钏环,趺坐于莲台上,是藏传佛教造像中最动人的艺术形象。诸佛主要按般若部和秘密部排列,前者有出自般若部经典的三世佛、三十五佛和药师佛等;后者包括出于瑜伽怛特罗及无止怛特罗诸经典的五方佛、无量寿佛等,其相容都以释迦牟尼佛的形象为基础,手印、执物、台座略有差别。
虽然在塑造上有着严格的“相好”要求和量度规定,但诸佛体貌特征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藏传佛像除比丘形象外,还有菩萨装佛像。藏传佛教造像中一般将菩萨归入般若部,主要是弥勒、文殊、观音、金刚手等八大菩萨,而菩萨的化身往往归属于秘密部。菩萨多呈天男相,脸庞方阔,躯体壮硕,与汉地造像中菩萨多为女相的情形明显不同,基本保持了印度佛教中菩萨为“勇敢大丈夫”的形貌特征。此外,藏传佛教还有对菩萨化现的世间法王的供奉,如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香巴拉等法王。罗汉的形象均为出家比丘相,是各类造像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艺术形象。藏传佛教所奉十八罗汉与汉地明显不同,几乎每个尊者都有独特的形象标志和详尽的履历,如阿氏多头披风帽,双手结禅定印;伐那婆斯左手执拂尘,右手当胸施恐吓印;阿秘特手持世尊所赠菩提佛塔等,而汉地所传罗汉的形象则有较大的随意性。护法神是各类护持佛法的神祗的总称,有怒相、静相及怒静两者兼具的相形。按其功能一般分为大黑天护法、财宝护法、天部护法和金刚护法4大类;按其尊格、功德又分为出世间护法神与世间护法神两大类。前者是具有超凡神通的高级神灵,如大黑天、吉祥天母、多闻天王等;后者是仍与众生有情居住在今世间的神灵,如白哈尔、唐坚·葛瓦那波等厉神。关公像也为汉、藏两地佛教所供奉,汉传佛教奉之为伽蓝神,藏传佛教则认为他与大红司命主是同一心志,还考证关公是护法神多杰东都或赤尊赞的化身。勇士空行也是密教的护法,以狮面、熊面、虎面空行母等的制作尤多。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