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1月26日电(记者白林)河北省邢窑遗址考古队队长王会民近日表示,为期半年的河北内丘邢窑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共发掘窑炉11座,灰坑130多座,灰沟6条,水井28眼,墓葬19座,并发掘出罕见隋三彩。
邢窑遗址于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邢台市,以烧制白瓷 。目前在河北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范围内发现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窑场遗址30多处。1996年,内丘的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邢窑遗址之前发掘过三次,出土了唐、五代窑炉和隋代透影白瓷等。”王会民说,“今年这次是第四次发掘,位于内丘城关4号窑区监控地带内,出土的11座窑炉的废弃年代除一座为唐代外,其余都在隋代。从一部分灰坑出土较多的北朝遗物看,一些窑炉的烧制年代上限在北朝时期。”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窑炉多成组分布,埋藏较深,保存相对完整,大小不一。“灰坑中以北朝至隋初的最为重要,约有20多个,坑内遗物较为丰富,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邢窑遗存,也是一些窑炉可上推北朝的重要证据。”王会民说。
遗物中比较重要的是隋代三彩残片,釉色主要以黄褐色和绿色为主。王会民说:“目前中国各地出土唐三彩较多,隋三彩在邢窑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较为罕见。”
据王会民介绍,这次还发掘出了一件极富创意的遗物青瓷鸳鸯筒足盘,盘内壁分格成两块,达到既能加温又能分餐使用的目的,在生活用品中难得一见。
王会民表示,邢窑从北朝后期诞生,元代结束,历经了创烧、发展、鼎盛、衰落到消亡的过程,前后存续了大约800年的时间,在古代制瓷窑场中非常罕见。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