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征集提案线索,不少市民建议提升鼓浪屿品位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线索转给政协委员
鼓浪屿申遗正在进行中,在市政协提案线索征集中,不少市民就鼓浪屿的定位、规划、文化保护等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建议。
【建议】
在鼓浪屿建“名人雕塑广场”
“鼓浪屿的乱,关键是游客太多,地方太小。”市民陈女士说,现在旅游热潮是谁也挡不住的,特别是动车开了以后,成千上万的游客蜂拥而至,明年深圳到厦门的动车开通后,就更不得了。“我看鼓浪屿没法再回到以前幽静的钢琴文化之岛,只能是旅游休闲观光之岛了。限制上岛人数不太容易,来厦门一定要到鼓浪屿,这是旅游潮流所至。”
陈女士建议,促成申遗成功,要把鼓浪屿办成历史、建筑、名人、文化、旅游、博物馆之岛;可在鼓浪屿建一个“名人雕塑广场”,将鼓浪屿的名人包括历代和现在的,做成雕塑加上简历,提升鼓浪屿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重新清理鼓浪屿的住民,控制暂住人口。许多鼓浪屿老住户已在厦门岛有房子,户口没迁,房子租出去,造成现在鼓浪屿住户很乱,不利管理。在鼓浪屿,这种人户分离现象很严重,很普遍。另外,鼓浪屿菜市场的2楼,下午和晚上都很空,建议做成美食广场,让街心公园的乱摆摊有地方去。
【建议】
适当控制岛上暂住人口
“鼓浪屿因琴声悠扬而有琴岛之美称,但现在几乎听不到钢琴声,更多听到的是叫卖声、吆喝声。”另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市民建议,在鼓浪屿上严厉禁止吆喝,还鼓浪屿一片静地!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大量增加的商店和家庭旅社势必挤占鼓浪屿原居民的生存空间,这个过程持续进行下去,总有一天原居民会成为少数,新来的小商、小贩、小老板、营业员、服务员等会成为多数,建议相关部门适当控制岛上的暂住人口。
市政协提案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把市民的这些线索转给政协委员,力争转化为提案,提交相关部门作为参考。(记者 李晓平)
【专家释疑】
鼓浪屿英文名
为什么是Kulangsu 不是Gulangyu?
日前,鼓浪屿成功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发布了鼓浪屿文化遗产形象标识。不过,作为鼓浪屿的“英文名”而出现在形象标识中的“Kulangsu”,却引发坊间不小的讨论:“不是拼音也不像厦门话,这个名称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半拼音一半厦门话?”
调查
字典 “见仁见智”
有网友引用“百度百科”关于“鼓浪屿”的词条指出,“百度百科”里,鼓浪屿的“外文名”一栏中明明白白写的就是“Kulangsu”。
也有在外文刊物工作的编辑评论说,“Kulangsu”确实是以前外国人对鼓浪屿的称呼,但现在已经很少这么用了,就好比厦门的英文名是在英文词典里同样查得到的“Amoy”,但现在的英文文书中也多改为“Xiamen”。
词典也“见仁见智”。昨日上午,记者使用在线版的有道词典、海词词典、沪江小D词典,分别查询了“Kulangsu”和“Gulangyu”两种拼法,结果发现,有道词典对两种拼法都作出了“鼓浪屿”的解释,而海词词典只有“Gulangyu”没有“Kulangsu”,沪江小D词典则正好相反,只有“Kulangsu”没有“Gulangyu”。
专家
Kulangsu源自厦门白话
“比起简单翻译自汉语拼音的‘Gulangyu’,‘Kulangsu’背后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我觉得用‘Kulangsu’比较好。”昨天下午,鼓浪屿“申遗”顾问、文史学者龚洁告诉记者,“Kulangsu”这个英文单词大概出现在19世纪80年代,源自当时盛行的厦门白话(不同于厦门话),并逐渐进入英文词典成为正式单词,即便到现在,对欧洲人来说,“Kulangsu”的辨识度也远远高过“Gulangyu”。
福建省旅游学会执行会长彭一万同样力挺“Kulangsu”。彭一万告诉记者,闽南是侨乡,以前许多南洋华侨来鼓浪屿,也将鼓浪屿读为“Kulangsu”,奠定了“Kulangsu”的“国际基础”,如今,“Kulangsu”依然在侨界有着巨大的辨识度——“如今鼓浪屿申遗,用‘Kulangsu’对华侨影响更大。”彭一万说。记者 黄晓波 实习生 杨艳妮)
【市民挑刺】
秧及?殃及!
日前,来厦旅游的乌鲁木齐游客鱼先生打入本报热线反映,南普陀后山上的一块公益防火广告石碑,刻着“秧及”两个字——他质疑:这个“秧”字是不是写错了?
记者实地登山,在半山腰的一个休息座椅区边上发现了鱼先生所说石碑(如图),上面确有“秧及你我他”表述。
记者在寺庙客堂向一位法师反映了这一情况。法师回应称,将向负责基建问题的相关法师反映,再做处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