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工业盐、塑化剂……这些原本与食品完全不搭界的东西,在2012年上了老百姓的餐桌。回首2012年,这场全民皆兵的“保胃战”打得颇为辛苦,至今仍旧面临三大困境亟待突破。
非法添加之困
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使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食品非法添加历来被列为国家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重点行为,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非法添加仍旧是局部地区引发食品安全的主因,甲醛和工业盐可谓是今年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角。
2012年元月,安徽省侦破一起制售甲醛超标400多倍的“甲醛猪血”案。两名商人把猪血放入水池,兑入化学品甲醛浸泡两三个小时,取出当“鸭血”销售。一年多时间10余吨“甲醛猪血”流入市场。2011年末至2012年3月底,广东佛山市高明威极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采购液态盐760吨生产酱油成品及半成品,经查明非法使用工业用盐水生产的酱油半成品,已流入珠三角5市7家调味品企业。
明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却故意非法添加,其动因无非是违法带来的暴利,一位食品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吨食用盐比一吨工业盐的价格要高出近800元,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使用工业盐的诱惑很大。与此同时,工业盐加工的酱油并不像其他剧毒物品一样立竿见影,人体微量食用并不会立即出现中毒症状,违法者被揭发的可能性很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部分执法部门的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监管的威慑力。应采用“杀一儆百”的执法方式,提高企业违法成本,违法企业要被罚到倾家荡产,一旦违法就不能被允许第二次进入这一行业。
广东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应当摒弃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分段监管的弊端,逐步实现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实现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快速反应。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应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查处案件时,做到原料来源、产品流向未查清的不放过;问题产品未召回、未处理的不放过;不法分子未受到惩处的不放过。
安全标准之困
自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卫生部会同农业部等共同组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现已制定并公布超过260多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标准逐步完善的同时,局部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显示有关食品安全的强制性技术规范仍待加强。
广州5月份检出120多吨含有甲醛的白菜,部分地区部分蔬菜商贩使用甲醛溶液喷洒白菜进行保鲜的现象已出现了三、四年。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说:“甲醛用在白菜上保鲜这个问题,现在来看没有明确的规定能不能用。甲醛不属于农药范畴,农产品使用的农药进入市场一般是检测农药残留,一般不检测使用甲醛的保鲜药。”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