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近视手术多元化发展,爱尔眼科个性化手术受到追捧
目前,中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新冠疫情下,近视手术量依旧呈现增长态势,近视手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而个性化手术受到了追捧。
5月22日,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爱尔眼科研究所联合发布《2022中、欧国际近视手术白皮书》显示,目前,全球近视人数约25亿,中国近视人群人数多达6亿。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近视人群将达49.49亿人,患病率为52%。
数据分析,亚洲近视发生率高于欧美,而中国近视发生率居亚洲首位,达48.5%。然而,国人对近视手术的认知远低于欧美国家——2021年,中国每1000人中只有0.7人接受近视手术,而美国有2.6人,欧洲有1.3人,韩国则达到了3.8人。
眼科手术量出现增长态势
新冠疫情爆发后,一股大规模的居家办公风潮卷土重来,并显露出常态化发展的趋势。“上班族”面对电脑、手机屏幕的时长显著增加,导致用眼过度,用眼疲劳,视觉质量下降。加上现在需要每天佩戴口罩, 眼镜容易起雾,遮挡视线,看东西不方便,也会影响视力……疫情下,中、欧近视手术量呈明显增长态势。2021年,其近视手术量相比2020年增长了22.5%。
从年龄层面来看,中国的近视手术人群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为25.5岁,以20-24岁的“学生党”占比 ,超4成,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夏季;欧洲的近视手术人群趋于职场化,平均年龄为33.3岁,以25-29岁的“上班族”占比 ,达26%,近视手术量高峰期集中在每年春秋两季。
“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欧的临床现状。在中国,由于征兵入伍、公安招警、空军招飞等职业类需求,近视手术成为父母赠与子女的优质暑期‘成人礼’;在欧洲,春秋两季假期多,具备自行支付能力的职场人通常利用这段时间,将近视手术作为摘镜的不二选择。”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屈光分委会副主委、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广东省区总院长王铮教授这样分析。
需注意的是,我国“近视手术只是年轻人‘专利’”的惯性思维依然存在。《白皮书》显示,尽管集中在国内一线城市的40岁以上近视手术人群占比远高于其他城市,但过去四年来,该群体在近视手术人群构成中仅占3.5%,与欧洲相差超6倍。
手术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白皮书》显示:中国男性选择手术摘镜人数占比总体多于女性,欧洲的男女占比则较为平均;在星座划分中,中国敢于尝试近视手术的星座前三名仍与去年一致,分别为天秤座、天蝎座和处女座。
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仍占多数,特别是地形图引导的个性化手术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晶体植入术(ICL)等近视手术新技术越来越受到中国近视人群的青睐。相比2018-2020年,2021年全飞秒激光手术(SMILE)成为中低度(100-600度)人群术式 ;在高度(600-1000度)、超高度(高于1000度)近视人群中,晶体植入术(ICL)成术式主流。
同样是在2021年,晶体植入术(ICL)在我国中低度近视人群占比较2018年增长近2倍,四年间,其手术量稳步增长。其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较高,为27.05%;三四线城市则增长较快,复合增长率达57.69%。
个性化眼科手术受到追捧
《白皮书》显示,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个性化近视手术。仅在2021年,个性化近视手术占比58%,且术后视力超1.0,屈光度稳定。
据《白皮书》数据表明,在中国,ICL晶体植入术、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MILE全飞秒激光手术的术后6个月裸眼远视力均值,分别为1.11、1.14和1.16。此外,各术式近视人群术后屈光度日趋稳定。
王铮教授表示:“随着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的结合越加紧密,近视手术将进一步向‘个性化、定制化’发展,以满足广大近视人群对更高视觉质量的追求;基于《白皮书》的研究,未来我们会继续利用爱尔眼科全球化布局与数字化平台的协同,开展覆盖范围更广、更多人群的近视手术多中心课题研究,助力实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促进行业学术发展。”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