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纸质媒体书摘年度报告》发布名人随笔成了报刊文摘的“宠儿”(图)
时间:2012-07-16 11:19 来源:四川在线 责任编辑:毛青青
报刊文摘热衷刊登名人随笔
翻开报纸,不是倪萍告诉你“姥姥的话”,就是林青霞看“窗里窗外”。前天,《2011年中国纸质媒体书摘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
发布。在调查了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主要媒体的书摘后,报告里透露的一个趋势引起不少人注意上榜的散文
随笔多为影视明星所著。真是这些明星“演而优则作”的水平高,还是背后另有原因,记者采访了业内出版人一探究竟。
名人写随笔转载率
业界称不仅仅是光环效应周国平成年度最受关注作家京沪粤阅读兴趣大不同
据悉,此次《报告》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杂志制作。《报告》调查了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上海、广东三地13家有书摘版面的纸媒所摘录的图书。据统计,总计被摘录的图书有1526种,去掉重复图书,共计1475种。1475种样本元素中纪实文学类图书所占比例 ,达50%,其次为人文社科,占25%,两类占到总类别的七成半,是书摘的主力。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显示,文学类中,上榜的散文随笔多为影视明星等名人所著,如倪萍的《姥姥语录》被转载了7次、林青霞《窗里窗外》被转载4次,同样被转载4次的还有杨澜的《一问一世界》。调查显示,除了这些影视明星的随笔之外,很少有其他散文作家的随笔进入这些媒体的视野。 入选的散文随笔,只有复旦大学年轻早逝女教师于娟的《此生未完成》。
业界称不仅仅是光环效应
对于散文类文摘集中在名人随笔的现象,记者昨天采访了上海辞书出版社总编办公室主任、综合编辑室主任朱志凌。他认为,媒体对散文的选择,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媒体热衷选这些名人随笔,说到底就是抓住了公众的窥视欲,读者想了解这些名人的真实生活状态。而且这其中也有光环效应在推动。比如同样的两本散文,一个是大明星写的,一个名气不够大的作家,大部分出版社肯定选前者,很多媒体也会选择前者。但他认为,目前书摘中的散文集中在影视明星,折射出如今国内散文写作市场的疲软,“总的看来,确实没有特别好的作品出现。”他更提到,这背后的原因是如今在散文出版领域中存在“炒冷饭”的现象,“因为散文比较零碎,不像长篇小说一本书就是一个小说,所以有时候一些 散文家出新作都有点重,比如一本新的作品,20%的内容在之前出版过的书里都能找到,甚至有的书就是体例变一下,内容根本没变。”
周国平成年度最受关注作家
而从这份报告中,记者也发现,如今的一些出版商在出版作品的选择上,确实集中在某些知名作家。报告显示,周国平、严歌苓等名家一年能有两本以上的图书被纸媒摘录。周国平的散文更是出版社争夺的对象并以各种形式结集出版:修订版、经典版、珍藏版、经典珍藏版。单是今年新出版的周国平的书就有很多:《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生命的品质》(修订版)、《忧伤的情欲》、《把心安顿好》(经典随感珍藏版)、《我爱故我在:周国平谈情感和体验》、《我思故我在:周国平谈智慧和信仰》、《生当 》等,可见周国平在图书市场的活跃程度,可称得上“最活跃”作家。对于周国平的火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人也无奈表示:“不是说大家都只想出周国平的书,是因为他的书现在确实好卖,所以出版商才会纷纷找他。”
京沪粤阅读兴趣大不同
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读者阅读口味差异较大。北京阅读倾向现实主义,多选摘《高岗传》、《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这类纪实类读物;上海阅读倾向比较多元,更关注美食、健康、名人对话及旅游随笔类;广东阅读倾向于实用性。
新报记者 茅中元 文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