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明日开幕 三位国宝级大师献宝
时间:2012-09-10 07:06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毛青青
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明日开幕 三位国宝级大师献宝 川北在线

  龚扇第四代传人龚道勇:50岁,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作:《梅花仙子》、《洛神》、《芭蕉仕女》、《飞天》等。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摄影陈羽啸
大师同台
  四川省现有的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将同台竞秀
珍宝亮相
  蜀绣、唐卡等11个品类共600多件工艺美术作品现场竞艳
  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会议成都年会,将于明日上午在成都开幕。与此同时,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也将于锦江大礼堂同日开展。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将展出蜀绣、唐卡等11个品类共600多件工艺美术作品。其中,四川省现有的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大师郝淑萍、唐卡绘画大师邓都、龚扇传人龚道勇,都将各自带来自己的佳作。
绣 “针尖上芭蕾”
80多种针法 绣出“红楼群芳”
  明日举行的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上,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 蜀绣艺术家郝淑萍,将带来她近期创作完成的精品蜀绣代表作《荷花鲤鱼》等多件蜀绣精品。


7人绣3年绣出88个“红楼人”
  透明细致的红、黑鲤鱼活灵活现,犹如正在水中畅游;娇艳欲滴的芙蓉花惹人怜爱,让人仿佛置身真实的花丛之中……在位于送仙桥的郝淑萍的工作室,其蜀绣作品艺术之精美、题材之广令人惊奇。
  一幅长约3米、宽约1米的《红楼群芳图》,尤为引人注目。该作品一针一针地表现了《红楼梦》中88位人物及大观园里风格各异的楼台亭阁、树木等,将“黛玉葬花”、“宝琴立雪”等情景错落有致地在水榭亭台中表现出来。“绣好它,总共用了80多种蜀绣针法。”郝淑萍说,这样一幅图,是她带了6个学生,一起花了近3年的时间才绣好的,于2011年完成,并获得第六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除了传统题材,一些现代题材也融入其蜀绣,比如其创作的现代油画单面绣,远观与油画无异。“但蜀绣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比如,蜀绣要比油画表现的对象更生动,更有立体感。”


“国大师”培养出6个“省大师”
  郝淑萍还潜心带徒授艺,她现在直接教授的学生就有40位,“其中有18个90后。我从最基本的分线和穿针、‘打空针’教起。”郝淑萍还带领学生到省内外各景点采风,观察植物及动物的各种姿态,“比如绣芙蓉花,就要实地去观察真实的芙蓉花,它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不同时辰里表现出的姿态、色彩,都有各自微妙的特色。”如今,郝淑萍和她的学生绣制的蜀绣作品,在国内外的工艺美术大展中多次获得大奖,其中有6位学生还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眼下,蜀绣中的双面异色绣、双面异形绣、立体绣等针法技艺,会的人已凤毛麟角,需要及时继承。”

半世纪绣娘“直到绣不动为止”
  近年来,蜀绣精品的价格屡攀新高。郝淑萍说,“如果按一天绣8小时的强度,一幅长130厘米、宽90厘米的鲤鱼图,一个人需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售价也因此常常会高达十几万。”而长约3米、宽约1米的《红楼群芳图》,“市场价格大概是100万元。”
  在逾半个世纪的艺术道路上,获誉无数的郝淑萍表示:“我肯定要一直绣,直到绣不动为止。”说完,郝淑萍现场给记者演示了一个代表性的针法,只见她用一根绣花针,带着五彩丝线于软缎丝绡上翩翩起舞,优雅之极,不愧被称作“针尖上的芭蕾。”
画 “千年色不褪”
唐卡大师 要建“唐卡博物馆”
  走进邓都公司位于人民南路二段某大厦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挂着的两幅精美唐卡画,“唐卡所用的布料及布上敷的胶泥都是秘方特制,且颜料也是矿物颜料,就算过了一千年也不会褪色,反而更加好看。”刚从外地出差归来的邓都,语气里满是自豪。在此次四川工艺美术精品展上,邓都有十幅唐卡作品参展。他于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目前他已是国内身价 的唐卡画师之一。


取材自天然保存越长越好看
  邓都出生在四川甘孜州一书香门第。从6岁起便在家人的影响下,系统学习有关唐卡的文化知识和技艺。成年后的他,当过公务员,做过服装生意,现在旗下也拥有数家公司。然而,邓都从未放下过对唐卡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上世纪90年代,我跑遍了四川、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到处拜访资深的唐卡画师,向他们讨教学习。”
  作为一种绘画艺术,唐卡通常是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内容涉及宗教、历史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历来被视为艺术珍宝。邓都所创作的唐卡绘画作品,在保持传统唐卡绘画特色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明代工笔画的某些特色,具有高雅的文人画意境。据邓都介绍,目前唐卡画在艺术收藏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市场价值绝不亚于油画。”
  邓都说,“唐卡色彩全部来自天然矿物颜料,由于画面的色彩全部都是点上去,而不是抹上去的,所以色彩颗粒会很细致,画面质感更加细腻、耐看。”邓都还特别提到,“天然矿物颜料,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好看,从而让唐卡画显得更好看。”


筹建博物馆专业收藏唐卡精品
  2006年,邓都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随后,邓都对外透露,他要在自己的家乡甘孜州海螺沟,筹建一座唐卡绘画博物馆,“它将是全世界第一座专业的、以唐卡绘画研究和收藏为主的唐卡绘画博物馆。”几年过去了,邓都表示,他筹建的中国唐卡绘画博物馆“工程已经快要完工了,争取在今年年底或春节前,落成开馆。”
  据邓都介绍,他筹建的中国唐卡绘画博物馆,除了收藏、保护、展示 的唐卡绘画精品外,还注入了其传承、研究唐卡绘画的心愿,“我们将免费招收藏区农牧民子弟为唐卡绘画学员,请老师教他们画唐卡及传授其他技艺、知识。”
扇 “中华第一扇”
竹编材料仅发丝1/7
  有“中华第一扇”之称的龚扇第四代传人龚道勇,刚从自贡赶到成都,为“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做布展准备。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盒,将薄如蝉翼的一把把精美的龚扇:《梅花仙子》、《洛神》、《芭蕉仕女》、《飞天》……展示给记者看。很快,周围一群人围上来,赞不绝口,“大家请千万不要用手摸扇面,因为它太纤薄了,用来编制它的竹丝厚度大概只有一根头发直径的七分之一。”2006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龚道勇,今年刚好50岁。


竹丝最薄仅0.01毫米
  眼前的龚扇《梅花仙子》,薄如蝉翼,扇中人物表情细致传神,犹如一件展开的丝绸国画。“竹丝越细,表现出的画面也逾细致。就像相机的像素越高,照片越清晰一样。”龚道勇拿着一把25cm×25cm的《梅花仙子》现场介绍,“做好这把扇子,我一个人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共用了一千多根竹丝。”据介绍,2000年10月,龚道勇的竹编工艺扇《梅花仙子》在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竹编类 奖。另一幅作品《箜篌图》,则于2007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龚道勇1962年出生于“龚扇”世家,从小随父学艺。在从事竹编30多年的生涯中,他打破了传统的只编团扇的常规作法,发展为团扇、方屏、微型等扇型,使作品在质地上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龚道勇说,在其他地区,也有竹编扇子,但龚扇的最大特点是“精细”度非常高,“龚扇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竹丝的厚度,一代比一代更细更薄,到我这一代(第四代),一根竹丝的厚度 水 平 ,已 经 能 达 到 约 0.01—0.015mm,大概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七分之一。”
  越来越精美的龚扇,自然也成为观赏和收藏的珍品。据龚道勇透露,“我编的龚扇,现在的市场价格 也能卖到七八千元一把。”2006年,龚道勇在台湾地区参加一次工艺美术展览,他的一把龚扇被一位收藏家看中,“一把扇子卖了12万元人民币。”除了《麻姑献寿》、《梅花仙子》等传统绘画题材之外,龚道勇也开始开拓一些现代题材,“应顾客定制,我还会在扇子上,编织一些顾客的结婚照或名人头像。”


传人花20年方悟扇
  提到对龚扇技艺的学习,龚道勇提到,“一开始会觉得比较枯燥、繁琐。以刮竹丝为例,以“刮不断”为标准,100根中成功率能达到85%才算合格。但达到合格水平,至少要学习五六年时间。”龚道勇还强调,要编出真正堪称精品的龚扇,“光掌握技术还不够,还需要极高的艺术领悟力。这跟画画的道理一样,画几笔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真正画出像样的好作品却是少数。”龚道勇说,自己做到这一点足足用了20年,“直到38岁时才真正做到了,不是为编扇子而编扇子,而是感悟了为什么要这样编扇子。编出来的扇子这才跟以前有了不同,艺术水准也上了台阶。”
  提到传承,龚道勇表示,虽然他也招了学徒,“但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且需要一定的悟性,很多人很难坚持下来。在我带过的十多个学徒中,到现在仍留在这一行且做得不错的,只有二三人而已。”编扇编了30多年的龚道勇,至今已编过几百把扇子,但没有收藏过一把自己的作品,“我打算抽出几年时间,专门制作一些精品保留起来。”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