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感伤是一种情怀》(进入江西2012年中考试卷)
《贪官为什么总是死到临头才觉悟》(被“新闻传播学书系”收录)
《一双绣花鞋垫所表达的民意诉求》(进入2009年沈阳中考“一模”试题)
红网长沙6月26日讯(记者 刘容)“ 红网是我永远的家,许多虚名都是在红网时混的。”华商报记者田德政在微博上这样说。他的随笔,今年再度进考题!这一次,他“祸害”的是“江西人民”。
2006年9月,当时在红网红辣椒评论工作的田德政因感慨秋天,写下了《感伤是一种情怀》,首发在红网。不料,6年后,这篇随笔入选《江西省201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卷》。而近日,当自称是江西省吉安县一语文老师的曾先生,就试题中所列问题及参考答案与其进行讨论时,田德政笑称自己也未必能做出正确答案。因文章是随意而写,没有明确的论点,他担心为难了考生。
这已经不是他的随笔,第一次进考题了!
考题解析老师之间存争议,无奈半夜咨询文章作者
在网上输入“江西省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卷”,便能查到今年该省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语文试题卷,在第三大题“现代文阅读”中,阅读范文(二)是一篇题为“感伤是一种情怀”的文章,文章后面共附有4个问题,共13分。考卷总分120分。
据田德政介绍,6月21日凌晨零时许,一名网友主动要加他为好友,网友自称是江西省吉安县万福中学的语文老师曾小庆。6月19日所有科目考试结束后,曾老师与同事就语文考题及参考答案进行了一番讨论,然而,对现代文阅读的第二篇文章引用的《感伤是一种情怀》,老师们存有不同看法。
曾小庆说,因工作缘由,他一直以来对江西省的中考语文试题很关注,也在网上公开对试题进行讨论点评,这一次考试,引用的田德政的文章后面列了4个问题,然而,对命题及参考答案,老师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争论不休,这关乎考生命运,希望和作者就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写作思路进行讨论。”
对此,田德政确认《感伤是一种情怀》一文的确是他的作品,是在湖南红网工作时写的一篇随笔,当时的他担任红网的评论员、编辑,2006年9月12日,文章写完后,在红网上首发,随后该文章入选了《2006中国杂文排行榜》一书。
针对曾老师对文章中心论点的咨询,田德政解释称,文章是有感而发,当时有一点情感小纠葛,后来想通后便写了这篇文章,其实自己的文章本身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观点,只是随心而为,“只是觉得沉溺于个人的忧伤中,是没什么意思的,要忧的话,得忧点有意义的事。”
作者称自己也未必能答对题目,担心随意而写的文章为难考生
在江西省的这份语文考卷中,文章《感伤是一种情怀》设有4个问题,其中,第19题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和第22题的“真正的感伤是___”,是曾小庆与同事们争论的焦点,他担心,由于命题者对文章的解读有偏差,最后会导致对学生的作答评分造成影响。
“其实这种题目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自己的博客上,曾小庆发表了自己对问题参考答案的看法和点评,他认为,此类文章的写作思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说某种答案就是错,只能说言之成理即可,因此,不要过分地主观臆断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觉得为难。
看过曾小庆传来的试卷照片后,田德政也暗自对考题思考了一番,他表示,“倘若自己真的在考场上做这几道题目,也未必能写出接近或者符合参考答案的正确答案。”
“每个人的理解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有可能不同。”田德政认为,每位作者的文章,一般会是在一定环境下的写作,也仅仅是局限于某种情境下的写作,因此不能将对文章的理解固定化。
对文章的理解不能固定化,但考题的参考答案却是确定的,对考生来说,这是不是太难?对此,田德政表示,连日来,他也在因自己率性而为的小文章为难孩子们而感到惴惴不安。
不只“为难”了江西考生
2005年,老家在湖北的田德政转阵长沙工作,在担任红网《红辣椒评论》栏目的编辑和部主任期间,发表了数百篇评论,之余,他也曾发表多篇杂文和随笔。田德政回忆,“《感伤是一种情怀》当时写好了,也没地方发,就自写自编,在红网发了,要不这个稿子只能算是一篇博文了,红网发出来后,不少地方转载后,才入选了两本文集,还有一本叫《天下阅读》的文集,也收录了。”
对于自己的作品成为中考试题,田德政称,这也不算是新闻了。2004年,他发表于红网红辣椒评论的一篇谈醒悟的评论被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闻传播学书系”收录。2009年3月他撰写的评论文章《一双绣花鞋垫所表达的民意诉求》,也曾入选过沈阳市2009年中考“一模”试题。
因为有这样的背景,不少网友戏言,参加各种考试,都有必要看看田德政的文章。对这种说法,自称永远是“红网人”的田德政笑着说,这当然是个玩笑,如果那样,那我可就真会“红”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