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评论:恶搞文化是一种“心
时间:2012-12-22 20:26   来源:川北在线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毛青青

 

  ■ 吴锡平

  “今天,你恶搞了吗?”这是一句曾风行一时的网络流行语。从2006年初,网络青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首开先河至今,恶搞已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而迅速流行开来。从贴吧发帖到QQ聊天,从微博发布到各种评论和转发,从视频制作到顺口溜、打油诗的编创,恶搞的身影在网络上随处可见。从早先的梨花体、咆哮体、淘宝体到时下的“元芳体”、“90体”,从芙蓉姐姐到犀利哥、凤姐,到不久前流行的“杜甫很忙”,再到时下的各类“Style”,恶搞之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恶搞在当今已经日益普遍化、大众化,不仅在网络上,即使是那些号称高雅、高端的影视作品中,也经常会有一些恶搞镜头出现。“屌丝”、“碉堡”、“有木有”等网络恶搞语,经过广泛传播,已经成为日常用语。

  “恶搞风”盛行,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令很多人忧心忡忡,有人大声疾呼加以管制,国家广电总局也曾一度出台有关管理规定,要求将“完善节目内容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但在“草根性”十足的互联网上,这种管理制度的实效着实令人堪忧。笔者以为,要有效地遏制恶搞之风,需要先弄清楚恶搞的来由和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恶搞其实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的反映和折射。一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现象,网民们心存厌恶,通过恶搞这种方式来表达参与社会管理的诉求和愿望。另一方面,时下社会生活中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增大,工作、生活的变故常常使人们的不确定感增强,容易让人产生一些精神焦虑的情绪和心理,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释放,有的人就选择了恶搞这种形式。恶搞的对象常常是明星或社会精英,通过对其形象的颠覆和改写,能让普通人产生一种恶作剧的快感。此外,恶搞大多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的进入门槛很低,且常常会出现“一夜成名”的现象,这能让恶搞者得到某种“话语权”,实现一种虚幻的满足。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有一种强烈的叛逆情绪,挟带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在网上用讽刺、戏谑、调侃的语言肆意恶搞一些经典著作和影视,以哗众取宠,满足虚荣。对接受者来说,无聊之时,上网看一些被恶搞的东西,一笑而过,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心情释放和压力缓解。有需求就有“市场”,也就有人从事恶搞来满足需求。这样,恶搞就有了一条供与需的“市场”链条。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