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仅为3000万元的《泰礮》依靠口碑逆袭,李安的“少年派”在口碑护航下越战越勇——观众越来越精明:你们说啥我都不信,要等一般观众口口相传的口碑出来之后,才会进影院观看。这一今年电影市场尤为突出的现象,折射的恰恰是吹嘘式、互踩式营销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交口”、“黑水”、“红包影评”等种种怪象被不断揭露的同时,观众对“水军”的辨识能力也越来越强,忽悠观众变得越来越难。
但今年的华语片也并非全无亮点:从年初的《桃姐》,到年中的《神探亨特张》,再到年末的《万箭穿心》,包括台湾电影《赛德克·巴莱》等,都不同程度地穿越电影市场的浮躁氛围,显现两岸三地导演在经历市场化迷茫后回转身寻求电影内在魅力的努力。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2012确为特殊一年,一方面电影市场大门渐开压力倍增,另一方面也逼迫创作者重新审视创作理念和市场经验。票房输赢乃一时成败,再风光也难逃或被超越或被遗忘的命运。票房无法抵消内容贫瘠的空虚,来年电影市场,观众期待多几部或能留下心灵震撼或让人真心欢笑的佳作。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