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在《文学报》发表的《直议莫言与诺奖》一文中指出:“莫言的创作并没有达到我们这个时代精神创作的 点。他的作品缺乏伟大的伦理精神,缺乏足以照亮人心的思想光芒,缺乏诺贝尔在他的遗嘱中所说的 ‘理想倾向’。”这自然是一家之言。但是,在对莫言获得诺奖后的众声喧哗、一片热捧中,这一批评的“直言”,有助于对莫言作品和诺奖进行冷静的、理性的、全面的分析。
莫言无疑是我国当代最 的作家之一。不过,再 作家的作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文艺评论应当如鲁迅所说,“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莫言创作有个性,有特色,在我看来,比较突出的有二点:一是想象力特别丰富。想象力是一种创造品质,对文学创作极为重要,狄德罗认为,“没有它,一个人不能成为诗人”。莫言在创作中呈现出的那种“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的想象力,使他的作品具有诱人的“魔幻”色彩。二是善于说故事。我国宋元话本小说源于民间故事和说唱艺术的创作,大多依靠故事情节吸引读者。诺奖评委会称莫言创作“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讲故事是其重要表现。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小说,较之那些“三无”小说,能赢得更广泛的读者阅读兴趣。这是“好处”。同时,莫言也有不足。去年10月,莫言获诺奖的消息公布后,全国立即掀起一股“莫言热”,10月17日,我在东方网发了一篇题为“警惕‘莫言热’中的邪热”的文章,其中提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好百好”,莫言“有些作品对暴力和情欲渲染过度”。这就使他的作品情趣不是很高,缺少思想的深度与高度,也就是李建军所说的,“缺乏伟大的伦理精神,缺乏照亮人心的思想光芒”。
指出莫言创作中的不足,并非否定莫言文学创作的骄人成就。莫言自己也说过:“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莫言获诺奖虽是名至实归,但也应该看到,诺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尽管诺贝尔文学奖是国际上一个很有影响的文学大奖,但在评选上也是存在缺陷与遗憾的。得到这个奖的作家固然不少会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也会有作家受到历史的淘汰。而且,有些本应进入诺奖评委眼光内的具有世界影响文学大师,如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却被排斥在外。因此,不宜简单地把获诺奖作为评判作家的 标准,作为我国文学的努力目标。龙应台说得好:“由于语言是个无法克服的障碍,由于文化的鸿沟极难跨越,由于艺术价值观不可能放诸四海而皆准,由于政治经济的势力导引一切,一个具实质意义的‘世界文学奖’是不存在、不能存在的。”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