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前晚,随着话剧《晚安吧,妈妈》在蓬蒿剧场的演出结束,历时近两个月的第三届南锣鼓巷戏剧节落下帷幕。历时两个月的演出、47部中外 作品轮番上演,演出场次达170余场、超过4万名观众走进剧场……同前两届戏剧节相比,第三届南锣鼓巷戏剧节无论在演出节目数量、质量还是影响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原创性、文学性、公益性”是三届南锣鼓巷戏剧节倡导的宗旨,与大学生戏剧节和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相比,南锣鼓巷戏剧节对参与者的身份和年龄都没有限制,也因此成为很多热爱戏剧的人心中真正的“零门槛”戏剧节。也正是身份和年龄的“零门槛”,才让一直热爱戏剧创作、年逾七旬的戏剧评论家、翻译家童道明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实现了当编剧的愿望。“1996年是契诃夫的作品《海鸥》问世100周年,那一年我完成的剧本《我是海鸥》,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这个本子在柜子里一锁就是16年,直到2011年第二届南锣鼓巷戏剧节才第一次被搬上舞台。南锣鼓巷戏剧节就是我一直在等待的舞台。”来源YNET.com)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