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川北在线
微信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三大生存法则
时间:2013-11-06 01:51   来源:上方网   责任编辑:毛青青

  传统银行等赖以生存的专业投资能力,才是互联网金融的硬道理。在一定阶段,利用其对金融行业本身的理解优势,参股,甚至控股某个金融“天猫”,也许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换句话说,目前互联网公司是做流量引入的,与他们合作的金融公司才是做投资的。投资收益还是要撒于投资经理的水平。

  其实互联网金融是2013年的新生事物,各界褒贬不一,就好像刚到公司一新人,总想表现自己一把。最典型的争论点无非就是互联网业和金融业。先看看外界普遍认为的互联网业和金融业的辩证说辞。在互联网企业看来,互联网金融是将网上虚拟流量客户转换为金融业务收入的手段,因为互联网时代精神只有互联网企业能理解;在金融企业看来,互联网金融无外乎就是传统金融行业增加了互联网渠道,是金融企业如何通过网络、更好的发挥专业化投资和增值化服务能力的问题。

  如果把互联网金融抛向实体的角度,那么上面的辩证关系只是道出了表面现象。

  生存法则一:信任趋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金融领域,以“中农工建交”为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体系,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政府不仅是最大的股东,也是成为金融信用体系的最终担保人。今天的新闻(马云和总理的谈话)也恰恰说明这一点:

  中国经济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企业家的信心,而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信任。”

  “今天把你请来座谈,就代表着我们的信任。对民营企业家,政府不仅信任,还要依靠!”

  在政府信用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广大居民的理财需求,一直存在金融服务不足的现象,这也恰恰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从妊娠开始,就具备相当强的市澈争力和话语权。

  其实这也完全解释了为什么最近余额宝等快速发展,传统的公募基金货币基金和中小企业私募信托,稍微摇身一变,利用互联网渠道优势,很迅速的就募集到传统实体渠做梦都想不到的天量资金。

  反过来说,金融体系必须寄养在互联网信用这一阶段的链条上,来以此弥补市场信任的不足。互联网业和金融业的信任融合这一现象将会一直伴随他们在后面路途的演变中。

  生存法则二:服务为王

  在互联网金融信任的基础之上,深化出了一种精神——互联网金融服务。首先,金融网络化的目的就是金融中介形式更加简单,让金融服务的对象具有跟金融服务的提供者直接勾兑。

  当下的中国很多金融服务提供者,私募基金经理、理财咨询顾问、企业融资专家将以加盟合伙人的形式出现,互联网金融的货架上摆放的是一个个有创新能力的金融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合伙人的收入水平是由投资者决定。从这个角度分析,金融体系的服务部门,将蜕变为大数据化的专业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中心。

 〈一个例子,淘宝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就是把传统的、去中心化的、集中式的购物商场,被更多的有各自特色的、分散的商家所代替,也就是说,大而标准的服务,小而美且有特色的服务所替代。互联网金融业会如此。

  生存法则三:技术革命

  前两种如果说是互联网业对金融业的积极响应,那第三点将是对金融改革融合以及金融多元化体系的滞留。

  正是这种互联网技术革命带来的低门槛竞争,引领未来监管系统的互联网模式,其不可避免的成本负担,最终将把新兴的各种金融投融资平台,整合成少数几个金融寡头,言外之意,经过互联网的洗礼,金融市场比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更加集中、垄断。

  总体来说,很难说是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化,形成了最终的金融寡头,还是金融企业的兼并重组,诞生了崭新的“金融垄断服务”。但是,最终倔强的互联网生存法则确实触动了以互联网为基础属性(零碎的产品、多样化的客户需求)的神经。只有当互联网金融成为客户的一种生活习惯,复杂的金融体系改革周期估计也就到了一个循环了。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

川北在线-川北全搜索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注明"来源:XXX(非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②本站所载之信息仅为网民提供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本站信息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投诉、批评。
③本站转载纯粹出于为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创、不存储视频,所有视频均分享自其他视频分享网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站将及时进行删除处理。



图库
合作媒体
金宠物 绿植迷
法律顾问:ITLAW-庄毅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