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权证企业想要迈向新生并不容易,特别是像青岛华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侨实业”)这样一直想要冲击上市的非公众上市公司。
如果不是22日在华侨实业2012年度股东大会上,经济导报记者亲眼所见,有耄耋老人在子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会场,真是难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出现。显然,头发已经花白的股东们,已经有些等不起这张无法确定的时间表了。
一位两鬓斑白的股东向董事们发问:“我们是一个小公司,也是一个老公司,收入3个亿,利润才几百万,成长性非常差,以后要怎么才能做大做强?我或许还能等到上市那一天,有些年龄大的股东还能等吗?”
“关于华侨实业现在还有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真的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华侨实业董事明国珍回答时也显得有些无奈。她是代替公司董事长金道谟前来宣读报告的。金道谟因病缺席本次股东大会。
以华侨实业为代表的权证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再一次浮出水面。
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长期关注权证市场的青岛投资网郝姓负责人称,解决此类遗留问题,除了提倡权证企业回购外,也应鼓励其他企业收购有发展前景的挂牌企业流通股;还可以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把流通股转换为企业债券。不过,也有部分企业当前已处于破产边缘,那么其公众股问题就很难解决。
冲击新三板
“当年海尔选择华侨实业,是想把生物制药业务装进来,结果失败了。华侨实业也没能上市,成了双输。现在,洗衣机的配套业务,利润微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说。下一步要怎么办,能不能上新三板?”
这不是股东们第一次希望通过公开发行流通股票解套了。早年,股东们曾经因为西南证券(600369,股吧)成为大股东之一,看到了解套的曙光。
“西南证券怎么成为大股东的,我们也不知道,因为他们是通过其他中介机构收购的自然人的股票,并不是从公司方面获得的股票,也和准备上市没有关系。”华侨实业的董秘刘滨这样告诉导报记者。
毕竟,从清理权证市场之后,股东们所持有的股票就在事实上失去了流通的场所,年终分红成为了惟一收益。虽然公司组织过两次回购,但是有些高价入场的股东还是舍不得“割肉”离场,只能期待公司的公开发行。
然而,也有股东不做他想。
黄涛是创始股东之一,今年已经是89岁的高龄。据其子女介绍,他正是当年华侨实业的董事之一,现在和妻儿也都是华侨实业的股东。不过他和妻子似乎一直都没有理解所持有的股票究竟价值几何。
他们已经听不清楚导报记者的提问了,黄太太在纸上写道:“当年动员华侨集资,那时候没有股票买卖。后来有涨有跌,我们也不管它。”
女儿黄丽莎告诉导报记者,“我父母是把公司当成了银行,拿分红当利息,从来不问。以前过年还分一些礼品,哪怕只有一股呢,不过近几年分的实物就少了。”
今年的分红政策是每10股派送1.2元的红利(含税)。她在会上关心的问题只是:分红是否还是像往年一样领取。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