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数据近期相继出台,显示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有喜有忧。
透过这些高高低低的数据,我们既看到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显示出宏观调控面临多个“两难”;也看到在传统动力日渐衰减的同时,新的引擎正逐步发力,并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表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正进入关键阶段、面临新的契机。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新常态
在一系列数据中,最受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二季度的10.3%逐步放缓至今年二季度的7.5%,引发了诸多议论。有观点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短期回调,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一个阶段,相应采取扩张性宏观政策,就可以使经济列车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
但是,更深入地观察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变化,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有所下降的前提下,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对于这一变化,我们大可不必惶惶然、茫茫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体量很大,即便增速放缓,新的增量仍将逐年保持上升态势。随着就业压力及担忧的减轻,经济社会对速度放缓的容忍度也将明显提高。
历史地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
潜在增长率标志着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和长期趋势水平,因而不背离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就是“好的速度”,这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速度观”。
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国经济此前一直是速度效益型,一旦速度回落过快,长期积累的财政、金融、产能过剩等潜在风险就会突出显现,有可能引发经济大的起落。这几年我们一直讲“稳增长”,在增长阶段转换的特殊时期,“稳”的重要性凸显,同时有效保持必要的、可能的增长速度,其难度也随之加大。
速度“下台阶”水平“上台阶”
经济增长速度高到一定程度后放缓,增长的动力机制也将发生相应改变,由此引出的问题和任务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国际经验看,在增长阶段转换时期,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水平“上台阶”。同样,我国经济结构也将发生这样的变化,并在特殊国情、特定转轨条件下实现特色化变迁,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城镇化。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57%,与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几十年内,城镇化的持续较快发展必然拉动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工业化。我国工业化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极大提高我国工业化的水平和效率。
消费升级。当前,城乡居民对文化、环境的需求明显增加,对公共产品、社会服务的需求大幅上升,绿色产品、保健产品和服务产品受到广泛欢迎,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和信息消费等快速增长。
投稿邮箱:chuanbeiol@163.com 详情请访问川北在线:http://www.guangyuanol.cn/